不管什么样的拼图,都需要一些推演的条件,要么是清楚最终的图案,要么是图形彼此相关联,可这五十四个文字能组合出的结果就太多了,开锁的答案必须是唯一的,若一一去试,那可能就要试到猴年马月了!
“小人先将这些字抄下来,排排看罢!”包柄均无奈地说道。
李青筠拈起那枚图眼的字块,是一个“间”字,又仔细地观察铜箱上的这些文字……
看了一会儿,李青筠的神色突然变得复杂莫名,伸手端起了铜箱,抚摩着上边的字块,轻声道:“不用了,这个拼图的排列结果,我却是知道的!”
“公子知道?”包柄均惊喜地叫道:“公子真是博学,还请说来,小人以笔墨记之!”
李青筠叹了口气,这位玄良真人的行事,委实令人不解!
如今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不知还有谁能够解开这铜箱之锁?
第二十一章 秋风有意兼程去
玄良真人在世之时,曾经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道家观点——还真说。
他认为世间万物“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注1),人在死生之际,或可保留一些前生的记忆不泯,比较著名的例子自然是“庄周梦蝶”,玄良真人称此种现象为“梦中身”!
玄良真人认为,智如庄周者,能够在真实虚幻中启发思考,最终使二者无分彼此,明心见性,发现最终的本我,即道之所在,这就是破障,非悟心超卓之人不可达也。
对于普通人来说,仅仅是散落的记忆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如果“梦中身”过于真实,就是“梦为真”了,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梦幻与现实存在强烈的反差,容易令人行为失措、迷失自我。
玄良真人主张,若人生来具有“梦中身”的现象,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即道家所说的“归常”,不为外物所扰,“不以物损真”。
…………………………………………………………………………
显然,张玄良的这套理念是源于他做为穿越者的自身经历。
几百年来,以“还真说”为主的《玄良还真经》作为道家的主流论著长盛不衰,他身后的弟子更以此经之名创建了道家的教派——还真教!
还真教不问政事,却在朝廷与世家之中影响颇深,兴建了大量的宫观﹐遍布大汉疆域的各个城镇。
也由“还真说”始,世间遂有了“还真礼”的习俗。
举凡大汉的世族子弟,在出生四个月以后均要在还真殿祈福,辟邪除瘟、请祈福寿,称为“还真”之礼,持续一个月之久。只有“还真礼”后返回家中的子弟,才有资格报生丁籍、列入族谱。
然而,根据李青筠幼年的亲身经历,“还真礼”显然别有隐情——
盛行了几百年的还真礼,不过是为了消除如自己这样的穿越者而存在的!
从秦公子高开始,秦朝二百年间至少有十几个疑似穿越者的人物出现,然而到了张玄良“还真说”立著以后,穿越者从此绝迹世间。
李青筠并不肯定有汉以来,再没有其他同类人物,至少自己就是幸存下来的漏网之鱼,但能够活下来的,想必均谨慎于行,以免显出自己的特异,招致祸患无穷。
然而就在前几年,本朝自高祖在位时即开始斥巨资修建的浩大工程——还真塔终告落成,伴随着的,便是延续了三百年的世家“还真礼”自此成为了历史……
早些年,李青筠谨小慎微,生恐自己的言行被人发现异常。直到三年前,自己通过多方暗中打探,方才可以判断,这种针对穿越人士的所为已告终结,而这世上,到目前为止,也未再显现有其他穿越者的痕迹……
张玄良也确实不简单,竟能扯出如此弥天大谎,骗得天下人相信了整整三百年!
可是,他到底为什么要针对这些后来的穿越者呢?
难道就是为了维护大汉的国祚?哪有长兴不衰的王朝?而如此声势浩大、影响长远的手段真的就能杜绝后来的穿越者吗?譬如自己就躲过了“还真礼”的危机。
此事李青筠一直没能想明白,也就放置于旁了。
而眼前这个小铜箱又令他产生了新的疑惑,张玄良是何用意呢?既然他立意要消灭后世穿越者,又何以留下一个只有穿越者才能解开密码锁的箱子?
莫非这秘密,就隐藏在这箱子中?
李青筠的目光又凝聚在了小铜箱上……
`
“公子!”
包柄均终于打断了李青筠的沉思,他手中握着毛笔,白纸铺于案上,显然一直在等着他告诉自己答案。
“我自己来写吧!”李青筠笑了笑,接过毛笔,蘸墨疾书——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