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远坐直了身体,很有耐心地说:“那孩子不过李氏一个庶子之后,纵使声名渐扬、手里头有个凤栖阁,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值得我费心让你留意于他吗!你可曾想明白过?”
王湛迟疑地答道:“陇西李氏军功世家……向不以文名见长,若是李家出了位名士,会否影响中原世家的地位?”
赞许地看了孙子一眼,王明远叹道:“李氏雄据一方,却为天下豪门所轻,这就是势!中原豪门因何排斥李氏?也并非因其实力雄厚,而是防患于未然之时!近百年来我中原世家纷争不断,李氏却得以偏安一隅,如何不为我所忌?如今天下乱象已呈端倪,一旦事起,李氏却可坐山观虎,收取渔人之利!此间之事识见明白之人会看不到吗?自然不能容许其轻易做大!”
王湛思索着说:“那么李氏家族中从未出现过名士,是豪门世家共同遏制的缘故吗?”
“也不尽然!如今中原大小势力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实力,谁还去深思这里面的关联所在?当真可叹!”王明远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见到王湛紧皱着眉头,王明远转而又莫测高深地一笑:“不过此事却确与我王家大有干系!”
“怎么讲?”王湛好奇地追问道。
“你看门阀世家中哪一个不是才俊云集?可有名士愿意投效于李氏门下?”
“祖爷爷是说我们王家从中做了些什么?!”
“此事我只说到这里,你要自己好好去深思!”王明远却不直接回答,慢慢地靠回椅背上,眯着眼睛慢悠悠说道:“我只告诉你一件事,昔日李稷的庶子李少昕,曾有机会成为四舆学士……”
“李亦筠的父亲景明先生?”王湛轻轻惊呼一声。
王明远不再答话,眼睛已经闭上,只唇角隐隐一丝笑意几不可见。
第三十五章 四舆学士游四方
正南方三十丈处,一方箭靶耸立架上,乐声鼓起。
李青筠平心静气而立,抬肘沉肩,搭弓扣弦,目光凝聚靶心——
“噌”地一声清响,箭离弦而出,和着鼓点力透靶心!采声四起……
“射法”是书院学子必修的课程,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习射大考。目下正在进行的,就是“射侯”考核。
射侯考较的方式是由乡射之礼演化而来,三番各有四射,每番的第一箭为预射不列入成绩,只看正式的这九箭。最后的一番则要求应鼓中靶,正中靶心方算通过。三番皆中靶心则可计“优等”!
……
“亦筠果不愧为陇西李氏子弟,射术这等高明!”说话的却是李青筠的好友——南郡学子罗文幍。
“是啊,亦筠和鸣邑两个,每次习射的大考都是优等,不像我,平日里练习的也不错,一上考场就不成了!”旁边宋子扬接口道,嘴巴嘟着有些闷闷的样子。
李青筠笑道:“你考试的时候眼中不是箭侯,而是优等,心念纷杂,如何发矢中的?”
宋子扬不好意思地笑道:“是呢!我便是静不下心来!”左右看了看,又道:“秉泽呢,怎地还不见出来?”
“这里太晒,到阴凉处等他!”李青筠抬肘擦了擦头顶的汗水。
天气还是有些炎热,几人一路说着从书院靶场走出,步入侧面的园廊中。他们均是武士装束,轻衣紧袖,背后汗水已经浸渍。
“亦筠,你来一下!”程老夫子不知何时出现在不远处,朝这边招了招手。
李青筠闻言忙走了过去,宋子扬和罗文幍对视一眼,均不知是何原故,只得远远地观望,心中暗自猜测。
……
“不知夫子有何指教?”园廊一侧,李青筠恭恭敬敬地揖礼问道。
程老夫子微微点了点头,“你可听说过四舆学士的由来?”
李青筠心中一动,神色不变地说道:“学生略有听闻,不知其详,请夫子指点!”
程老夫子捋了捋胡子,目光悠远,缓缓地说道:“古时士子求学,四方游走,以交通之不便,近者数百里,远者数千里,经月累时,犹得以跋涉山川,冒历风霜,识天地之高厚,亲民物之繁变,其所以强身体而壮精神之道,非今日书院学子所能及也!”
轻叹一声,程老夫子感慨道:“今日掩目于书本文字之中,放胆于朋偶罄咳之侧,体魄衰而精力糜,意何以坚?操何以洁?智何以敏?而嫥嫥焉唯知从事于知识技艺之传习,造诣有限,运用无力,根本已拨,妄希花果,亦多见其不知务矣!”(注1)
“夫子所言极是!”李青筠若有所思地点头。
程老夫子唇边隐现一丝笑容,“向才所言却不是程某之高论,而是三十年前我书院前辈山长沈崇德先生之语!”说到此处语出敬意,“为此,在沈老山长的倡仪下,我中原四大书院每隔两年,即各自派遣品学优良的学子游历中原,问学于四大书院,且与当地学子交流学问,于今有三十年矣!这便是四舆学子的由来。而凡得四大书院共同认可者,可称之为四舆学士!”
说到这里程老夫子转向李青筠:“亦筠可有此愿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