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着笑着,互相比划起来。
梁万禄说:“大伙比划是比划,可是那木板边不光滑,小心扎刺。”
一个人说:“小鬼子脑袋都掉了,还怕扎刺?”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互相练习着,会武术的人,给每个人纠正动作和姿势。
梁万禄说:“武术的一招一式都有个名呀,咱们磋商出来的这一招也得起个名字。”
有人说叫‘鬼子断魂’,有的说叫‘鬼子头落地’,有的说叫‘断头催魂刀’。梁万禄向会武术的人说:“你武术好,知道的多,你给起个名。”那人说:“要说武术,我可以比划两下,要说起名字,我可不行,我肚子里没有墨水。”
梁万禄转过身来,对李任民说:“一号老师,你给起个名字吧。”
李任民想了想说:“这武术招式名字讲究‘达’、‘雅’。‘达’者,名与动作相符,‘雅’者,名字有意境,感觉不俗。所以我想叫做‘挑盔推桩’。一挑一推两个动作,把这个招式主要动作表达出来了。用盔字表示头,头盔头盔嘛。用桩表示鬼子的身体。那没有头的身体,还不像个木桩似的。”
会武术的人说:“老师这个名字起的好。我赞成。”大家都说赞成。梁万禄说:“我也觉得这个名字好。大家都同意,咱们就给这个杀鬼子的招式,定名为‘挑盔推桩’”。
纵谈兵法(1)
训练班要结束了。梁万禄同李任民说起三十六计的事。梁万禄说:“我对‘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一直有疑问,这次一讲才真的明白了。以前我总想,其他三十五计也都非常重要,为什么偏偏说‘走’这一计算做上策,而其他计不算做上策?这次一讲我才明白,我是把两个问题搞错了。一是,这里说的‘三十六计’是指第三十六计,而不是三十六个计策;‘上策’是指这一计面临的三种可能中,走是上策。”
李任民说:“这样理解就对了。说走为上策,不是同其他计策比较,而是同敌强我弱,三种对策三种可能结果的比较。三种对策三种结果就是打则必败,全部损失;投降,将来虽然可能东山再起,但是很难,因而说损失一半;走,则实力完全保存,没有损失。比较这三种对策,三种结果,走为上策。现在同日本鬼子打仗,在整体上,在很多局部上,都是敌强我弱。那我们就走,保存实力,寻找时机,遇到我强敌弱的局部时机,就吃掉他们。我们游击战还常用的一计就是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有机会就打他一下,偷袭一下,取得一个小小的胜利。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胜利,对我们可以鼓舞士气,对鬼子可让他们胆战心惊,昼夜不得安宁。我们提出‘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就包含这两条计策的意思。其他计策,例如‘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以逸待劳’、‘擒贼擒王’、‘金蝉脱壳’、‘反间计’等都是在游击战中常用的计策。”
梁万禄说:“同日本鬼子打仗,敌强我弱,还真得好好研究这些计策,运用这些计策。这样才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李任民说:“咱们不少人,只知道侠肝义胆,不怕死,动不动就把衣服一脱,高喊‘老子跟你拼了’,挥舞着大刀光着膀子去拼命。结果还没有到鬼子跟前,就让人家一枪打倒了。这种有勇无谋的做法万万要不得。还说,谁要不去这样拼命,就说你胆子小,怕死。这种认识和想法,一定要扭转。要多做说服工作。我们不能做鲁莽的武夫,要做智勇双全的抗日战士。因为我们不是青红帮,两肋插尖刀的哥们弟兄,我们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肩负解救民族危亡大业的抗日队伍。”李任民说到这里,有些激动了。
梁万禄也感觉热血在奔流,说道:“老师的话我牢牢记住了。民族存亡的重任如今就落到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肩上。只要全国千千万万爱国的平民百姓团结一心,跟着共产党八路军,共同战斗,日本鬼子一定会打垮的。”
梁万禄平静了一下心情,思绪又回到三十六计的问题上来,说道:“以前我看过三十六计,那只是凭兴趣读的,体会不深。一号老师,你有三十六计这本书吗?让我再看看。”梁万禄总是有机会就想多学一些。
李任民说:“您比我年龄大多了,而且听说又饱读四书,不要叫我老师。有别人的时候,就叫我一号同志,没有别人的时候就叫我李任民好了。这三十六计,我一直带在身边,有时候就看看,就琢磨琢磨。我可以借给你。不过有几点要求。”
梁万禄说:“什么要求,请讲,我保证全部做到。”
李任民说:“最多借给你三天;书不能损坏一点,更不准丢失;还有,书上我做了一些标记,你不能有任何涂改,更不能添加任何其他标记。”
梁万禄说:“我全部答应。三天以内我把全书抄下来,原书完好奉还。”
李任民:“那感情好。三天以内能抄完吗?”李任民说话也用唐山老呔儿话中的‘感情’这个词了。
“三天以内,保证抄完。不信,咱俩立军令状。”梁万禄半开玩笑地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