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极生悲的陆战队员,神色凝重地把卡尔迅抬到急救站。
(274)
次日凌晨,新知岛上空旷日持久的空战拉开序幕。
中美士兵和日军战俘们一起欣赏着难得一见的云天对抗和追逐表演。每个人脖子都仰得发酸,观众们不时地鼓掌助阵。但如果日军战俘们表现出过分欢呼雀跃的情况,看守的中美士兵就朝天发射一串子弹,以示警告。
如此情景重复了一天。战俘们的欢呼声渐渐稀少,倒不全是被警告的结果--他们的惋惜和感叹增多了。
第三天空中大戏继续上演,却已观者寥寥,不感新鲜。
人们被另一件事情吸引--令人大开眼界的,是美国工程兵的效率。
自从那些不曾或很少见过的推土机、挖掘机、碾压机隆隆上岛,他们就瞪大眼球,看着眼前发生的奇迹。
美国人把原来的简易机场大致平整一下,用碾压机简单过几个来回,接着就开始--铺张。
真正的铺张--他们居然运来了成批的金属板,一块块铺在跑道上!
然后盖上绷紧的防水尼龙布,细心处理好接缝细节。停机坪,则铺花格水泥砖,也是迅速得很,令人目瞪口呆。
第二天机场就比原来延长一倍。
三天后,四引擎的重轰炸机B-24联合解放者已在跑道上起降。空战完毕的战斗机也纷纷使用迅速落成的新机场。之后,性能更好的陆基战斗机P-47"雷电"替代了任务繁重的F4F"野猫"舰载机。空中战果明显倾斜。但中国兵不会发傻地再把巴掌都拍红了。
平顶火山头上,竖起了搞不清用途的大铁架,后来知道那是"雷达"。高射炮阵地也开始对空开火,弄得低空中除了坠落的,看不到日本飞机表演。
小小码头边上,堆满了永远也卸不完的汽油桶。一边从事装卸劳动、一边惊奇地打量着这一切的荻州次郎军曹,吐了一口唾沫,喃喃骂道:
"呸!和这种奢侈的国家,我们还怎么打仗……八格牙鲁。"
荻州军曹不由地摸摸脖子上带的、用朱砂画就的符袋。中国突击队又押着他们,来到岛南端挖掘野战工事。
永野修身大将
(275)
东京,参谋本部。
桌上是那份令人人感到沉重的报告:
"米军在千岛新知岛地域成功登陆。无备的皇军被优势兵力迅速清除,空中反击失利,四天内损失各型作战飞机203架,暂时失去制空权。"
这一"绝对国防圈"被突破的严重事件,直接导致东条英机内阁总辞职。
陆军和海军为了十分短缺的航空兵资源争吵不休。
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大将澄清责任说:"海军已没有足够飞机来保护千岛其他岛屿。更不要说夺回新知岛。"
陆军参谋长杉山元离职前一天对着永野吼道:
"海军只会争来争去!把你要的飞机如数给你,你能否改变战争形势?"
永野气得毛发倒竖:"那么把所有飞机都给你!你能改变战争形势吗?"
(276)
对于盟军来说,千岛作战,意味着全面反攻开始。
季节,正是千岛海域一年中气候最稳定的夏秋时节,能见度良好。
时机,正是欧洲大规模行动尚未开始,太平洋运力相对充足之际。
火候,正是中国大陆双方蓄势待发、大战役烽火尚未点燃之前。
美军按计划迅速扩建新知岛原有机场。当月即实现了阿诺德的设想--与中国东南部丽水基地群对接,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穿梭轰炸"。
穿梭轰炸,意味着机群可以不必顾虑燃油、返航、局部天气不好等因素,在全航程内可选择多处目标,在最适宜的地方投弹。机群,离它的起飞机场越远的时候,就离降落机场越近。同时还分散和削弱了敌空军抵抗,等于使对手两面受敌,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
穿梭轰炸无疑是敌人的噩梦,同时又是飞行员的福音。
这一次,另一曲福音也奏响了。
周恩来说服蒋委员长,委托陈嘉庚在台湾购买的几十条货真价实的日本式渔船,派上了用场。
经过短期训练的中国渔民,驾驶这些日本常见的渔船,分散驶往日本沿海。
每船配备2名略通日语和英语的翻译--多数是在香港或南洋长大的爱国华人,以海洋捕捞作业为掩护,携带无线电台、步话机等通讯设备和识别信号,专门救助、收容在那些在日本上空执行任务而遇险的飞行员。
这一安排使美军航空兵作战积极性大为高涨。中弹坠落的轰炸机,可以尽量滑翔飞往海上,寻找那些有着特殊标志的生命之帆。
那些秘密标志每隔几天就进行转换,以免引起日本海军注意。
它们时而是一条浪漫的黄飘带--这个日本风俗,可以理解为某个水手家中诞生了新婴儿;时而又是一缕炊烟,暗示船上人家在煮饭-而实际上用的却是发烟剂;更多的时候是几面小镜子,对着负伤飞机发出反射光……
夜色降临的茫茫沧海中,这些渔船更是勇敢地点亮航标灯。跳伞飞行员很远就发现海上那些"眨眼的星星",知道自己没有牺牲的必要了。
李梅准将在给阿诺德的报告中,写上了一个新的词汇:人民战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