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用自己的体会宽慰他:"苏联装备虽然落后,但简便、皮实,并非一无是处。特别是士兵并没有提出不满。"
泰勒指出,这集结在张家口的上百辆苏式小坦克,对于华北抗联士气上的振奋--八路军现在对同日军正面作战、阵地攻坚、硬碰硬,毫无惧色。
这本身就是力量对比的一种微妙的心理飞跃-我们有坦克而敌人没有,我们的坦克比敌人的好!--这种心理就能够支持胜利。
"乔,你不是常说吗?八路军比我们的军队更加吃苦耐劳。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
史迪威也同意这一点。
次日俩人去考察万全镇长城兵工厂。
这里开工了"卡尔迅式"冲锋枪流水线。史迪威奇怪,中国产的苏联冲锋枪,为什么用卡尔迅的名字?
泰勒于是叙述了卡尔迅发现和热衷这支枪的过程。
史迪威恍然,赞同道:"嗯。埃文思的功绩,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他非常务实,又非常及时。"
在泰勒督促下,长城兵工厂迅速上马,成了边区唯一能生产自动武器的企业,工人们都为此自豪。
虽是仿制,保罗·海德尔工程师还是对原型作了不少改进,采用折叠式枪托和35发弹夹,并调整射速和精度。枪重从3640克减轻到3100克,体积也缩短几寸,很适合伞兵、坦克兵携带。
史迪威了解到,月产量已达到5000支,如果原材料充足,产量还可增加。
(291)
回来路上,史迪威顺便带上两支"卡尔迅式"新枪。射击好手的他熟练地拆装几次,满意地对泰勒说:
"你说得对,这是伞兵用的好枪。"
"呀?乔,得到你赞扬不容易。"开车的泰勒脚下加油。
"我看,在所有需要技能训练的特殊兵种--炮兵、装甲兵、航空兵和伞兵当中,中国兵对伞兵技能掌握最快。你说这是为什么?"史迪威问。
"我想,农民为主的八路军战士,熟悉机械的机会少。可是伞兵,只要敢跳,按规定拉动伞绳,其他就没难度了。"
"嗯。伞兵是个'飞行步兵'的概念,马克斯。非常适合中国战场。日本人没多少装甲力量,所以伞兵在敌后作战,压力不会象在德国那么大。我们占有空中优势,可以及时空投补充。因此,它该是一支大型战略机动部队。"
泰勒频频点头:"我也这么想,乔。如果你同意,我想尽快把伞兵队伍扩大到2个旅,承担更重要的作战。"
"不是同意,而是要求,马克斯!"史迪威正色道。
"要求?等等,我没听错了吧?"
"至于规模,不应该是旅。为了承担战役级的作战规模,应该是师以上,或者干脆按照八路军的叫法--纵队。"
"乔?慢点,我差点把车开翻了……你是说伞兵纵队?"
史迪威不理他。"该死的,陈纳德说什么'天上没有战壕。'…我就是要在敌后建起一道又一道的飞行战壕!作为我们机械化冲击汽锤的铁砧!"
"上帝,你可真有魄力,乔!这就是上将与准将的区别嘛!"
"感谢马歇尔吧。是他派你当了空降师参谋长,又把你派往中国。"
"不瞒你说乔,来之前我可没想到,跳伞还有这样的用武之地。我还以为又浪费时间白学了一手。我以为只有日语用得上……天哪,我要乐死了。"
"马克斯,别高兴太早--你要抓紧去搞装备。国家兵工署有份电报,说他们在开发一种'无后座力炮',很轻便,不到200磅,尤其适合安装在吉普车上。我看你的伞兵可以订货。"
"这方面我有情报。还有一种截短炮口的M7轻型105榴弹炮呢,轻便得很,不到1000磅,可以拆卸组装……总之我们要为这支新型伞兵纵队搞来点实用又有效的东西了!"
"比如吉普车!非常廉价实用。"史迪威拍拍方向盘。"这次要装备一批。我们自己打通出海口,不再经过苏联,免得他们截留。"
"对呀乔。车头加一层钢板就可以作为突击车。当年艾克处长就说过:我们将依赖吉普车赢得这场战争。"※
※战地记者评价吉普车:"它像狗一样忠诚,像骡子一样强壮,像羚羊一样机敏。"马歇尔把吉普车誉为"美国对二战最大的贡献"。艾森豪威尔把它列为"赢得战争的三大武器"之首。
"不错。现在华北抗联不缺驾驶员,我们组织一支几千辆吉普车的机械化骑兵,架着机枪、火箭筒和无后座力炮,实施快速突击!不要苏联的破坦克!"
"天哪乔,那是什么样的壮观景象,巴顿要羡慕死了--哈哈他的骑兵和它没法比……"
新的构想和憧憬,冲淡了俩人对苏式旧装备的抱怨。
(292)
华北。冀中平原。
春夏之际,敌后武工队活跃,有些已打入敌占中等城市。
"敌后机甲中队"也在平原上神出鬼没,机动辗转,取得战果;并扩大到9个中队的规模。这些中队成为华北联军装甲兵的基础结构。
当月,大型伞兵纵队就开始组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