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惊异于中英抛弃宿怨后的迅速接近,但还不了解内幕--首相有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允诺:
除支持蒋委员长在战后对国家的统治地位之外,他还要帮助重庆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的"海军。
这一点没有作为正式协议,但成为一项领袖之间的私下谅解和商定。
(310)
开罗会议期间,各项国际活动之外,蒋委员长的随员吴国桢市长还记录了一些非正式交谈的花絮。
吴国桢,少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曾与周恩来是同窗好友,并有结拜之谊。后赴美留学,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和公共管理学博士;回国后曾任蒋介石侍从室秘书、汉口市市长;此时正在重庆市市长任上。此番由于他流利的英语和欧美阅历而随行与会。※
※史实:吴国桢确曾参与开罗会议。
他在《随笔》中写道:
某日会间闲暇,蒋公谓恩来先生曰:共产国际既已解散,何不重归政府?
周答:我军始终处于政府领导下。虽无粮饷,抗战不停,坚持一线。作战次数、歼敌数量,均属上乘。而牺牲尤巨。
蒋问:何以不经国家同意,擅自表示向欧洲派出远征军?
周答:国家者非一人之国家。国共双方,在抗日、反法西斯、反侵略旗帜下统一政令。如以"国家"为说辞,试问国家多年无饷无援,听凭我军自生自灭,"国家"义务何在?至于"擅自",如今参战方式多种,即令自发组织志愿军,亦属可能,世界早有先例,并无"擅自"可责。
蒋曰:如此,岂不乱套?国家利益谁来代表?
周答:如有民选联合政府,自当按民主表决结果行事。蒋公之所患,盖以一人而天下也。二十世纪民主潮流不可抗拒,委座之观念实为旧时代之产物。
委座乃拂袖而去。
……某日,何应钦部长戏言:
"恩来啊,谈谈,贵党前日丢失延安,转进山西大同之感想?"
周答:"无足为怪。一如委座之放弃南京武汉,转进重庆而已"。
何窘。史迪威大笑。
……某日,在美国代表团居所、开罗西郊亚历山大·柯克别墅,罗斯福总统指周恩来其人,问蒋公曰:此人怎样?
蒋答:过去同我合作过。其人可,其党不可。
罗劝告:中国应组成联合政府。
蒋公良久对曰:共党,实为赤色苏俄在中国之傀儡,不可不防。
罗斯福笑谓:两者相去甚远!中共只是一些土地改革者……
《随笔》中还有这样的记载:
会间,罗斯福总统希望丘吉尔首相作出归还香港、允许印度独立等承诺。
首相愤然:"我不适合作大英帝国葬礼执行人"。
(311)
11月27日,英中美三国《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它是这次会议最主要的成果。
"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谋求利益,也无意于扩张领土。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外,日本亦将被逐出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
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长期作战。"
开罗会议期间,中美方面关于对日战争讨论中的主要军事作为,就是批准了"逆戟鲸"作战方案。
这是一个以海军为主的行动。尼米兹海军上将为此欢欣鼓舞。麦克阿瑟将军却因为他的"滑膛枪手"计划--攻打吕宋,没有受到重视,而大发雷霆。
陆军部长史汀生亲自写信劝慰,并表示相信:这位将军无疑会解放菲律宾。同时主动承担了陆军向海军让步的责任,以免"这位道格拉斯迁怒于那位乔治……"
陆军(战争,WAR)部长:亨利·史汀生(曾经的国务卿,"不承认主义"的坚持者)
(312)
耶路撒冷上空。1943年11月27日。
开罗会议结束,罗斯福总统一行乘C-54"圣牛"号专机前往德黑兰。
飞越巴勒斯坦时,他提出一个要求:
"以后也许不会再飞这条航线了,"他希望飞行员布赖恩少校低飞。"当你飞临圣迹时,尽你的胆量贴近兜兜圈子。"
飞机越过贝尔谢巴井泉、濯濯童山,来到伯利恒。布赖恩把飞机倾侧,一只机翼几乎触及地面。
罗斯福凝视着耶稣诞生的小教堂,遗憾不能降落。接着是圣城耶路撒冷。不到一分钟,那些神圣建筑尽收眼底。总统向随行医生麦金太尔报出它们的名称:
"大卫墓。天国之门……耶稣拱顶、受难地,坡上是伊斯兰陵墓……大马士革之门。圣母教堂,哭墙……"
橄榄山顶,耸立着升天教堂。
"圣牛"接着掠过死海,然后是泛光的加利利海,海上正在撒网的渔民……
(313)
伊朗高原。德黑兰。
11月28日下午,总统车队驶进苏联使馆的绿色大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