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核心内阁"的六巨头会议上,仍是这种调子:"一亿玉碎!"
"即使国民厌战,我们也要打到最后一兵一卒!"
"战争,越接近日本就越有利!"
阿南惟畿首相,挥舞着《今后战争之基本指导大纲》激昂宣布:"如不能尽辅佐天皇之职,就应切腹,真诚谢罪!"
(355)
台湾,基隆市。
3月25日,在这里,由擅长登陆作战、老资格的麦克阿瑟将军主持召开了"奥林匹亚"作战研讨会议。这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的登陆日本作战行动代号。
罗斯福总统说过:"如果我们从南方进军,每个月只能攻占一个岛屿……我估计要50年才能打到日本。" ※
※(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
八重山大海战使日本没有舰队维系它的海上国防圈了。
盟军迅速改变原定战略,对分散在太平洋各个岛屿上的守敌不屑一顾。"让那些毒果在切断了的藤蔓上自行枯萎吧!"任其自生自灭。
盟军把攻击矛头直指日本本土。
于是大洋中众多的孤立岛屿上,那些被匆匆派去的日军精华--多数是准备拼命的"甲等师团",和他们煞费苦心修建的永久性工事,全都变得无足轻重!海外驻兵一下子变成奢侈的浪费,连呼应性的作战都做不到。又没有船只将他们运回此时最需要的本土。
这就是海权被瓦解后的岛国悲哀。
基隆会议研讨期间,第20航空队司令李梅少将提出:不必登陆作战。只要加大轰炸力度--把每天摧毁一个日本城市,变成两个,就可以赢得战争。
这个建议被否决。理由是时间过长,轰炸机数量尚不满足等等。其实主要是陆军不甘于旁观、无所事事。
尤其巴顿中将,把美国太平洋战争的基本模式,嘲讽为"斑鸠作战法"--占领一个岛屿,修建一个机场,然后派飞机去下蛋--他说,这种单调重复的"抢窝、下蛋"方式,"说明,该死的作战参谋们太缺乏想像力"。
这种歪曲,使所有参与拟订过前段作战计划的航空兵参谋人员和陆战队将领都深感震惊,忿忿不平。纷纷质问--"他怎么能这样说呢?"
资历过人的麦克阿瑟讲了公道话:
"乔治,别这么说。你知道,太平洋主要是由水而不是土组成的--那么,多数的水面上没有地方去供你去开坦克。我们充分发扬海陆空全面优势,这才是想像力最广阔的天地。"
巴顿顽固地嘟囔:
"见鬼,道格拉斯。我的意思只不过是,我们也该换换口味了嘛,不能总是用该死的斑鸠打发日子。"
(356)
下午会议上,史迪威上将表示:时机已经允许盟军装甲部队大举进军满洲。
巴顿中将立即赞成--并且随时可以出动。魏德迈中将有所顾虑--他的部队距离过远。
华北联军代表叶剑英将军特意邀请国军坦克部队一同进击东北,在营口一带登陆。史迪威表示赞赏。这个建议被与会的陈诚将军转达了蒋委员长。
委员长的答复是:东北现在不去。警惕毛泽东的阴谋。
史迪威冷冷道:"那么请同时转告,这也是约瑟夫·史迪威的阴谋。"
关于下一轮作战步骤,麦克阿瑟将军睿智地提出一个建议:在朝鲜半岛南端的群山港、木浦港一带登陆。这又引起了激烈的辩论。
反对者认为:这过分冒险。这个区域是日本50年经营、势必拼死争夺的咽喉之地。防守严密,地形复杂,我们了解和侦察也不够。在即将胜利的前夕,这样冒险完全不值得,可以有很多替代方案。
赞同者则表示:打击这里,会产生"一击致命"的奇效。一举切断日本与大陆连接的神经。登陆会获得朝鲜人民支持,会获得近距离航空基地……总之,这个提议极富眼光,简直是"我们伟大战争交响诗的最强音"!
麦克阿瑟将军雄辩地质问道:"如果登陆朝鲜也算是冒险的话,那么登陆日本本土岂不更加难以想象?制订'奥林匹亚'行动还有什么必要?"
这个富于创意的提案经过两轮辩论,惊险地获得通过。
会议于是决定,首批登陆任务由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和已获登陆实战经验、正在台湾休整的国军王牌74师承担。
新的战役代号为--"剑齿虎"。
后来的事实和代价证明,这次战役设想很好,无疑是个准确致命的打击点。但具体部署和准备不周,显得过于仓促,似乎罹患了"胜利渴望症"。
(357)
黄海。济州岛。
基隆会议期间,朝鲜抗日救国阵线组成特别行动大队,渗透了朝鲜半岛南方50海里的济州岛,利用当地民族关系和群众掩护,破坏了这里日军的大型雷达站,拔除一个重要钉子,为"剑齿虎"作战扫清了一个障碍。
韩国独立运动临时政府金九主席亲自组织了这次战斗。他的队伍早就盯住了这个目标,曾日夜策划,进行了几十次侦察,并动用几乎所有相关的情报网。
金九先生像。
4月初的一个漆黑夜晚,金九本人和儿子金申江(金信,后来的韩国空军司令,出生于上海)一起,乘坐美国潜艇,秘密在济州岛登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