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这个禁忌的话题,现在终于公开了。但仍有人忧心忡忡地建议道:话题只限于在这里讨论,以免"严重动摇"军队士气。
5月6日,铃木在简陋的国会进行演说。78岁的首相提到27年前他在旧金山发表的一篇讲话。
原准备听取一位老人回忆往事的国会听众,为他的论点大吃一惊。
"我那篇讲话总的精神是:日本并不好战。它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国家。它和美国没有理由要打仗……双方都会受到神明的惩罚。"
即使这样一篇混沌讲话,由于提到"日本应该爱好和平",也在国会大厅内引起轩然大波。
敌对情绪顿时爆发:轻蔑的嘘声、威胁的拳头和"打倒铃木内阁!"的呐喊,此起彼伏。支持他们的理由是,在德国还在坚持抵抗、坚持作战的前提下,日本怎么能够考虑不体面地退出战争?
铃木摆摆手:"德国?哪怕是能送来一吨粮食,也算体现了同盟的价值。"
他的结论是:时至今日,和平,仍未成为国会的追求。
一星期过去,莫斯科没有对天皇一相情愿的建议作出回答。天皇按捺不住了,再次召见铃木首相。
"切勿错过探索苏联真正意图的时机。"他说,"不能直截了当地请俄国出来调停吗?为什么不能派一名特使带上我的亲笔信去苏联呢?"
外相东乡茂德秉承天皇旨意,正式请求苏联出面调停,结束战争。苏联大使马立克也直截了当,问起"和平的代价"。
东乡闭上眼睛,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请您提出吧。"
外相在御前会议上报告:和平的代价,就是苏联的领土要求--南桦太、北海道、千岛群岛。苏联明确表示,需要自己能够控制的太平洋出海口。
御前会议长时间沉默。没人肯表态。
外相东乡茂德 御前会议
(382)
奉天市区。
巴顿的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兵团正在举行入城式。老百姓对这支能够消灭皇军的强大部队非常好奇。
新式的军装,带着红蓝双色臂章,步伐整齐、铿锵有力。士兵穿着军靴,脸上透着杀气,身后是隆隆的机械化装备……这是过去任何中国军队不曾具备的。
虽然还不知道谁是统领,百姓仍然夹道欢迎,三兵团进驻的每个街区都万人空巷。一些家里的脸盆和桌面都被临时用来代替锣鼓。
"十三年了。中国人的队伍回来了。"一个白发老人说出心声。的确,日寇铁蹄下十三年的亡国奴生活,这一天让东北百姓等得太久。
5月7日下午,陈庚参谋长在市中心广场上,站在M-7自行火炮的驾驶台顶,对当地市民宣布,除大连外,辽东半岛正式解放!口才出众的陈庚将军宣讲各项政策,不时激起阵阵掌声。
有些了解点历史的文化人,还私下传播着-这位将军许多年前在北伐中,亲身把蒋介石总司令背下火线的传奇经历。
一位更熟悉历史的长衫眼镜人士纠正:"那次是东征哦!不是北伐。"
入城式进行着,人群沸腾着。
精良的装备、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空前的规模,即便是日本人全盛时期也远远不能相比。
人民感觉吃了定心丸。许多人流下激动的泪水:亡国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收复山海关
(383)
巴顿中将戴着三星钢盔,走到欢迎人群面前,一一握手。这个举动受到记者好评,成了不少报刊的标题照片。
几个胆怯又好奇的孩子试探地,向这个魁伟又和蔼、如同神话故事里的金刚、门神一般的大鼻子将军,伸出小手,看着他蹲下来跟自己说着和气而又听不懂的语言,感受他明确的善意……
最后,近距离地注视和分析了一会儿他的蓝色眼球,孩子们欢跳着跑开。
巴顿搜空自己和副官戈德曼的每一个口袋,伤心地责备道:"该死!怎么能一块巧克力都没有呢?"
巴顿还邀请罗荣桓政委,公布一系列"占领军政策"。
罗荣桓笑道:我们还是叫做"解放政策"吧。巴顿点头称是。
文职部门很快组织了一个军事管理委员会,并将日军的储备粮食拿出,分发给饥荒中的百姓。
入城式结束,大兵团作战随后开始。
按照"不停顿攻击"原则,航空兵连夜派出400余架次轰炸机,对大连周围日军阵地、交通线、集结地、补给基地进行了3天大规模轰炸。战斗机则巩固制空权。
那些"连巴顿夫人都能开"的坦克,和这句广为流传的话,确实对八路军小战士们有着巨大的激励,第3兵团没有坦克手匮乏之虞。海上补给也充裕。巴顿还贪心地抱怨卡车不够。
巴顿兵团不像林彪兵团那样还使用落后的旧坦克。他拥有清一色的"斯图亚特M3A3"。这些铁家伙又快又轻便,通过桥梁时无须担心;而日军反坦克枪和37战防炮造成的损害,几乎可以忽略。
满洲全部4个日本战车联队已被"巴顿的坦克兵"打垮了3个。看完战况报告,巴顿呵呵大笑,对前来观战的史迪威说:
"这些该死的日本毛毛虫,比那些狗娘养的德国鬼子好打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