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国被这样一个敌人占领40年,将被改造成一个何等悲哀的群体!
对背信弃义的惩罚是不可放弃的!元首在这个时候来到东方的指挥部,就是为了明确敌人中的头号敌人--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
为此,元首动用了H集团军群。这是手中最后一支战略预备队。并再次撤换了战斗意志开始衰退的曼施坦因元帅(他竟敢指责元首"完全失去了现实感"!)代之以年轻、生气勃勃的曼托菲尔上将。
新组建部队命名为"东方集团军群"。针对谁,不言而喻。
(483)
立陶宛。尼亚穆纳斯河畔。
泥泞的春季过去了。休养生息半年,红军恢复了攻击的力量。代号"解放"的伟大战役于6月1日在这里发动。
哪怕没有援助,苏联人也不是孬种。
没有汽车,我们可以自己造;我们可以乘马车,甚至徒步行军!没有无线电,我们可以打旗语;没有美国罐头我们可以吃黑面包;没有军靴我们可以赤脚!
艾森豪威尔将军说他们在地雷阵前耗费大量时间,问我们是怎么办的。
朱可夫元帅回答得好:派几个惩戒旅走过去就是了。
这就是苏军的战斗和精神!
奇特的"木轮卡车"出现在白俄罗斯平原上。虽然速度不够快,而且颠簸严重,有时让人五脏六腑都会错位,但却不用担心破损、漏气。这种小发明也坚定地显示着俄罗斯的顽强和决心。
我们要做的,是夺回被西方和东方不忠实的盟友耽误的时间。
6月初,在尼亚穆纳斯河畔,T34/85和斯大林2型坦克,排山倒海地向"豹防线"北段发起了冲击。苏制122和152毫米重炮毫不留情地发出怒吼。"黑死神"伊尔-2象飞蝗般铺天盖地。让德国小胡子看看吧,红军每次都是这么势不可挡!
……缺油少弹的"虎王"和"黑豹"在顽抗中渐渐化为废铁。"斯图卡"被逐出了天空。在东线辗转作战四年之久、千锤百炼的德国老兵们,和高喊着"乌拉"冲锋的近卫军青年团员战士们一起,变成了一具具焦黑的尸体……
又一场百万人伤亡的大战之后,1945年6月22日这一天,法西斯侵略者被赶回四年前的出发点:波兰,布格河。
至此,苏联收复全部国土。
(484)
斯大林惋惜的,是罗斯福的去世。
不管怎样,在西方的政客中,他是个可以打交道的人。虽然他后来克扣了对苏联的援助;虽然他还瞒着我们这边,搞什么"合金"……
其实"合金"或者"曼哈顿工程"早期,苏联就得到间谍史上著名的克劳斯·富克斯的谍报。呵呵,即使在德黑兰苏联大使馆,罗斯福下榻的房间里,克格勃的窃听"小甲虫"也一直在正常运转。这位总统的思路我们了解。
尽管如此,跟罗斯福还是可以达成交易。相比之下,他的继任者是那样不可信任。
斯大林元帅牢牢记得四年前希特勒入侵苏联那一刻,杜鲁门参议员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的演说:
"如果德国人获胜,我们就帮助俄国人。如果俄国人获胜,我们就帮助德国人。就让他们互相残杀吧……"
就是这个人,现在成了美国总统。
斯大林后悔的是,不应该让他们过早地结束太平洋战争。以至于现在容许他们对欧洲这么反复、精细的盘算。
没想到当初提供的一点运输方便,竟达成那般效果。没有了日本拖累,苏联的价值竟然降低了……在这种新格局下,苏联该怎样铺排她的世界战略?
东普鲁士和波兰近在眼前啦,红军需要喘一口气。没有资本主义的卡车送来弹药,我们步伐不得不放慢一点。我们要自力更生,补充这一轮的消耗。
就是这一天,6月22日,意外地爆发了华沙起义。
近在咫尺的苏军,因为后勤跟不上等问题,难以采取支援行动;却被西方指责为"观望"。塔斯社对此反唇相讥:
"某些指责别人见死不救的政客们,今天终于品尝了克扣东线汽车、橡胶和其他物资的恶果……"
(485)
匈牙利。巴拉顿湖畔。
由于史迪威将军按照美国方式实行了部队轮换制度,久战疲惫的华军山地部队得到休息,在后方装备和训练完毕的机械化部队开进匈牙利平原。
在这里,并非第一次参战的中国坦克兵,却尝试了什么叫真正的装甲战。
战斗激烈而残酷,他们前所未遇。
开着M4"谢尔曼式"坦克和"狼獾"歼击车的中国第52装甲军,在第一天与德国E集团军群的虎王、猎豹们的激烈对抗中,竟打成7比1的战损。关麟征军长心疼得直掉眼泪。
同样装备的华北联军许光达装甲师,也当天就报销了整整一个营,师长彻夜不眠,写检讨请求处分。
可惋惜的还有。
出狱不久、求战心切的叶挺将军,担负左翼进攻时发现了敌人防线上的一个10公里宽的缺口。
前线指挥官犹豫不定,不知这是否是敌人设下的陷阱。
在出师不利、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为求得扭转战局的关键机会,打红了眼的叶挺司令官不顾部下的阻拦,亲自乘车前往观察判断,以便及时决定是否由此穿插迂回敌军后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