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吉普车紧急赶来转移专机的机组成员,绝望地看着自己的豪华飞行器被大火吞噬,不禁抱头痛哭。
(543)
兰州东北,皋兰县。黄河桑园峡。
夜幕降临后,格涅奇科少将从M4谢尔曼坦克里面探出头来,命令部队停下。前面就是黄河,在找到渡河点和接受空中补给之前,可以喘一口气了。
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啊。机械化旅6小时在敌后奔驰210公里,穿过3道防线,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检点一下,持续强行军对坦克磨损不小,有些掉队的,就只好把它们扔在黄土高原。现在还剩60多辆。卡车呢,情况尚好,掉队不多,这些美国卡车就是质量不错。油料车掉队两辆,也让坦克把它油料吸干才抛弃。
穿越中国人的防线算是惊心动魄--不过如他所料,没有危险发生。
事先他让坦克兵们把这些美式坦克、卡车,都喷上了南京当局的军徽标志--青天白日,并组织一小批亚洲面孔的哈萨克斯坦士兵在前车开道,果然骗过那支缺少识别能力的土包子军队。
只是有些中国士兵远远地冲着他们不屑地吐唾沫,挥舞拳头--把他们当成从前线溃退逃跑的华军装甲兵了。
呵,没想到这支敌后突击队还顺便起到了离间敌方、瓦解士气的功效。
只有一个小型哨所发现异常情况。那带队的中尉感到,这些军徽上太阳的三角形光芒,数量不对--只有十个,而正确的应该是十二个。其实,格涅奇科认为与其说那是太阳,还不如说更像个齿轮--这是格涅奇科为了自己识别,故意让齿轮少了两个齿。
敌中尉正要仔细检查,格涅奇科命令开火,坦克隆隆地压过去,迅速解决了那个排级哨所。
现在深夜。甩掉了那些可能的追击,他才感到安全。停车加油之际,部队赶紧吃饭,先导车去探索渡河的合适地段。
从桑园峡跨过黄河,对岸25公里,就是此行目的地--榆中县甘草店。他作为一名近卫军军长,将指挥随后空降的伞兵,和手中这支英雄装甲兵,在甘草店实施一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切断中国人这个庞大兵团的退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斯大林同志交给的歼灭敌人重兵集团、迫使他们谈判签字的任务!
特别是,情报显示,兰州将有"大人物"出现--很可能就是蒋介石本人。这更加表明这次任务不可含糊的重要性。估计那支精锐的苏联航空兵已经把那架"美龄号"专机销毁了吧……
约定空投补给的时间到了。
部队准备的篝火尚未点燃。格涅奇科审时度势,决心放弃这次小量补给。
关键时刻,在敌后不能暴露目标。他命令把全部携带的油料加入作战车辆,然后抛弃油料车,轻装前进。一定要在拂晓前到达指定阵地!
天边,隐隐传来飞机发动机的隆隆声。
(544)
甘肃,定西县上空。
一个庞大机群,由上百架里2型、普斯84型和特勃3型组成的苏联红军运输机群,黎明时分抵达这个空域。这是华军后方,兰州以东60公里。
发生了小小的偏航。由于缺乏地面引导,机群越过预定地点,于是又作了几十公里的回转。
没有战斗机护航。不善于夜战的中国空军也没有拦截。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一串串伞花在朦胧的灰色天空下张开了。
黄土高原沉寂地观望着红军伞兵。
空载运输机紧张地返航。天已经放亮,中国人还会饶过它们么?它们现在是手无寸铁的靶机了。不知会遭到何等命运?……没有办法,命令是"不惜代价"。
2500人的空降旅顺利着陆。空旷的高原没有出现抵抗,和预期的一样。
另一空域,临洮县辛甸地区,也有一个同等规模的行动。
这次大胆的、战役规模的空降,是苏军有史以来仅次于第涅伯河那次空降的作战行动,那次是3个旅--格拉祖诺夫空降军的全部。
为此,中亚方面军动员了手中所有的空运力量,后贝加尔军区也抽调了半数以上的运输机。可惜此时苏联运输机容量还小,里-2只能装载19名士兵。两个空降旅除了阻击战,还要负责寻找合适的场地,迎接后续机降部队。
这个富于想像力的果敢行动,象一把利刃,切断了薛岳兵团、也切断了蒋夫人离开兰州的去路。
(545)
西安。临潼,华清池。
第5兵团司令杜聿明中将满头大汗,匆匆赶到委员长下榻处。刚走到回廊转弯,正在诅咒这九曲十八弯古建筑的繁琐,就听到青瓦中堂内传来一声凄厉的长啸:
"崔可夫!吾同你拼了!"
来到门槛,杜聿明看到大块头汤恩伯上将垂手肃立一边,表情沉重。脸色蜡黄的委座瞪了杜聿明一眼,半晌恼怒地问:
"你怎么才来?"
"报告委座,卑职督运本部战车,驶往车站装运军列,随时准备启程……"
"启程?去哪里?"
"直冲陇西,解兰州之围,救国母于危难啊!单等校长一声令下了!"
蒋介石面色见缓,摆了摆手说:
"国母不能随便叫的,这个免了吧。不过你们主动精神可嘉……看来俄国人,这些沙皇后代,是决心置我中华于死地了。我要立刻部署兰州会战!美龄夫人事小,薛兵团60万人马牺牲事大!国恨家仇,百年恩怨,这次要和赤俄统统算个清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