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旅--"临汾旅",PLA唯一的旅级英雄集体。
一会儿通讯兵又报告:"首长,牡丹江军分区电话。"
电话里,传来老战友陈再道少将略带急促的声音:"世友么?你那头怎么样?能不能回来一趟?"
"回来?我娘哩,这边火上房了!你听这炮响的, 4万人剩一半!你那边呢?"
"一样么。虎林失守了,胡奇才联络不上。穆棱要塞坚守一礼拜,昨天也撤了。目前顶在老爷岭。正面敌人是第一集团军,说是集体得过'红旗勋章'的,拽得很!一天啃了程世钦一个旅!个巴们的,老子还没成建制丢过个多的部队哟!你老兄那儿,弹药怎么样的说?"
"凑合!能顶一个月,多了够戗。啥事啊老陈?电话里说呗,我走不开呀!"
陈再道犹豫:"电话里说不得……"
陈再道少将 (上将时)
"瞅你这不痛快劲儿,陈大麻子啥时候变小媳妇啦?扭扭捏捏的!"
"对呀!我他娘的几时支支吾吾过?许老三,你少废话!这还不明白重要性?"
"切!战场多紧急呀!你怎么也得给我透个气,点点穴吧?我好部署哇。"
"那就把耳朵贴近点!……告诉你,徐总那边,好像出事了……"后边的声音越来越小。
许世友眼珠子越瞪越大:
"我靠!真啊?亲娘咧……老陈你等着,我安排一下,连夜就到!"
(569)
齐齐哈尔。市政厅大院。
炮火纷飞中,这里显得不和谐的安静。几个人架梯子,在大门口张挂横幅。
苏军大尉舍斯塔科夫带着他的队伍,一路冲到这个门口,见到这儿的人们不躲避,感到好奇,抬头看见横幅上用中文和俄文大字写着:
"社会主义齐齐哈尔苏维埃公社,热烈迎接苏军解放!"
大尉有点明白了,喊了一声"乌拉",招呼全连整队,走进大院。院内的锣鼓声开始敲响。
舍斯塔科夫不喜欢这些欢迎他们的人。尤其不喜欢他们帽子的式样,太象那些德寇了!大尉曾与这种军帽和军帽下的面孔战斗多年。
突然,大尉发现有些锣鼓手还背着枪--和他们手中的"波波沙"十分相似、只不过把弹鼓换成弹匣的冲锋枪!吃惊不小的舍斯塔科夫连忙端起手中武器,大喊一声:"准备战斗!"
这一下院里的人们也惊得不知所措,僵立在那里,锣鼓也安静下来。
大尉命令:"同志们,缴他们的枪。"
士兵们正在行动,大楼门口台阶上传来一声俄语口令:
"斯多耶(停下)!"
舍斯塔科夫定睛望去,台阶上走下一群人。为首是一位穿着列宁装、戴眼镜的气质不凡的矮个子中国人。
他用流利的俄语问道:"怎么,大尉同志?你没有接到科涅夫同志或者列柳申科同志的命令么?"
"请问,您是谁?"舍斯塔科夫反问。
眼镜后的目光注视一阵,那位领袖模样的人侧头道:
"昌浩同志,告诉他。"
后面走上一位高个子中国人,同样流利的俄语:"大尉,这是共产国际中央局书记、中共(马列)中央筹备局书记、社会主义齐齐哈尔苏维埃公社首任社长,陈绍禹-王明同志。你可以把枪放下了。"
大尉细细地听了一阵,露出笑容,抬手敬了军礼:
"对不起,陈绍禹同志!我想起来了,命令里确实有您!不过原本不是派我的部队来跟您接洽的。我们误会了。"
陈绍禹挥手表示不介意。锣鼓又响起来。
(570)
滨州铁路线,安达段。
随着伊尔-2强击机俯冲的啸叫,炸弹在小火车站四周笼罩起烟尘。
列车被炸成几段。车上的人们--大部分是撤下来的中国士兵,除了血肉横飞或者不能动弹的,都纷纷四散隐蔽。训练有素的,很快找到位置;缺少经验的,在站台上四散奔逃。爆炸声中夹杂着各种呼喊声和命令声。
柯立亚·永寿就是这一刻与哥哥再次走失的。陪伴他们的保卫干事被炸弹削掉半个身子,血水贱到他的脸上。
但是奇迹般的,他却没有受伤,只是受到惊吓。看到哥哥不见了,他才慌张地翻找地上的伤亡者,识别他们的面孔。
一连几个都没找到,他着急地喊起来:
"谢尔盖·永福!"--哥哥嘱咐过,见到爸爸之前,只能喊他的俄语名字。
烟雾中,两个穿军装的陌生人打着手势向他跑来。
1940年的兄弟俩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
街边店铺都歇业了。就连著名的"秋林"商场也关着门。吉普车一路大下坡,开得飞快。直到遇见前方鹅卵石路上的日式有轨电车-"摩电",才不得不停下来。
政治局委员康生铁板着脸等了一会,不耐烦地对后座吩咐道:
"欧阳毅!带你的人,赶紧行动!"
"是!"中央保卫局副局长兼谍报处长欧阳毅跳下车。
"等等。听我说:三天之内不把兄弟俩找到,唯你是问!"康生焦虑而又严厉地下了命令。10年前,就是他亲自把那兄弟俩,从法国马赛送到了莫斯科国际儿童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