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失就有得。这是被困山洞的宋美龄悟到的一条辩证法,也是此情此景中她精神上的唯一寄托。
(574)
哈尔滨。松花江铁桥。
苏军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的800余辆T-34、SU-122正在陆续通过这座由"满洲人民军"保护完好的重要桥梁。
夏天涨水的松花江显得宽阔,桥边西侧,消暑胜地--太阳岛的面积缩小不少。
一小队T-40水陆两栖坦克正在下游渡江,它们担负侦察任务。但看来情况不是很好,有两个粗心大意的家伙被江水冲走了。
苏联红军步兵军团也在乘着火车开进。
这个富于俄罗斯情调的东方城市看上去并不那么陌生。这可是苏军这次占领的第一个中国大城市,虽然说起来这已不是第一次占领。这次它会长久地属于俄罗斯吧?
列柳申科上将随前锋行动,先于部队到达市区,他将赶去参加一个重要仪式。
今天,"中华苏维埃满洲社会主义共和国"将在这里宣告成立。
内蒙古。赤峰方向。
这里原华北联军坦克学校的训练场,现在已成为真正的战场。拉季耶夫斯基中将的两个坦克师正在这里大开杀戒。
中国人那些用于训练的小家伙--苏军淘汰的"波特(BT-7)"坦克,此刻纷纷变成了废铁。虽然反坦克壕和地雷阵使进攻速度放慢了一点。
重要的是,缴获的武器中竟有几门德国造的88式反坦克炮!这可以作为华军勾结纳粹法西斯、反对苏联人民的铁证。应该把它们拉回莫斯科去展览。
这个方向上,苏军的突击目标是沈阳。对手,粟裕的第四兵团很狡猾,已经乘着夜色转移到努鲁儿虎山的预设阵地。
红军唯一的担心,是很现实的问题:补给线路太长,而且缺少中继站和空中掩护。
拉季耶夫斯基中将打了一个呵欠,命令部队抓紧休息。同时通知值班中校参谋,让他抓紧向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催要给养。
(575)
北平西北。军都山脉,八达岭。
一向不吸烟的刘伯承将军,破例向老部下王宏坤少将要了一支"炮台牌",又用稍为颤抖的手划着了火柴。
王宏坤
这一路苏军凶猛的坦克攻势,终于在八达岭下被挡住了。
如果这道防线再被攻破,那么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将无险可守,再也构不成障碍。那样,于党于军都无法交代。
张家口争夺战时刘伯承就考虑,这一带的山地,是自己部队发挥长处的唯一依托。多年国内战争,和去年巴尔干山地的磨炼,使中国人跟山地结下不解之缘。
而在长城上保卫中华民族,也是战士们无法放弃的责任。
刘伯承要求,手下几个纵队作出严密部署,根据二兵团以往的山地作战经验,设置了纵深50公里的四道防线。
(576)
满洲西北,白城子。
这里虽然是个铁路枢纽,但是林彪第一天到达时就判断出:这不是敌人主要突击方向。
因为长春不再是伪满首都,苏军如果为此翻越大兴安岭森林最茂密的地段,无论如何也是机械化进军的大忌。
然而,对手若从哈尔滨和通辽、赤峰方向攻击沈阳,就可能把白城地域的我军部署割裂和分离出去。那样,整个第一兵团,将处于危险状态。
这次敌人从蒙古-大兴安岭方向入侵的,只是一个苏蒙混合骑兵军,被杨得志纵队的"灰狗"装甲车打了个稀里哗啦。这也是目前抗苏战争的唯一一次胜利,却被林彪压住,对外不作任何报导。
"如果被包围、被隔断在攻防线之外,你们怎么办?"林彪把一干人等找来询问。
或许是将领们长期都生活在被敌人包抄、"围剿"的形势下,对此显得波澜不惊。没有人过分担心或是张惶失措,七嘴八舌地提出各种应对措施。
被分割、包围、隔断这些,在他们是家常便饭。
林彪对吕正操和周桓两位东北籍将领的回答和设计最为满意。他们对地形和民情的熟悉也使人放心。
随后就去查看了他们所在部队的训练、装备、储备和隐蔽状况。最后给方案确定了代号:"三节鞭"行动。
这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部署。
然后,林彪收容了长距离撤退至此的黄永胜纵队,随即带领一兵团主力,迅速回防长春、公主岭一线。
(577)
牡丹江。桦林,军分区指挥所。
许世友拿着陈再道递给他的《新满洲报》号外版,一看再看,目瞪口呆。
在《热烈庆祝苏维埃社会主义满洲共和国成立!》题下,开列了这个新"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名单:
满洲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人民委员:陈绍禹
满洲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高岗(兼计划委员会主任)
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饶漱石
满洲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康生
最使许世友惊讶、怀疑和不敢相信的,还是下面这两行:
苏维埃满洲共和国武装力量部部长:陈昌浩
苏维埃满洲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徐向前……
许世友眼睛模糊了。用拳头使劲揉了揉,可是,字迹分明。这可是他从大别山、土地革命时期就敬仰有加的老首长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