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抗日战争前期,冤死的那么多优秀飞行员,他就感到痛心。如果这些老型飞机早几年,在它们的黄金岁月时能来到中国,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啊。
高志航、刘粹刚、李桂舟、陈怀中……他们都没驾驶过先进飞机。唉,这是无可追悔的遗憾。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吧。为保险起见,周司令命令,把拥有31.5架击落纪录、号称"中国第一王牌"的柳哲生上校调离战场,担任鹰潭航校总教官。
他希望在培训新人的同时,也为国家保留一些拔尖人才,以便在明天和日后"814"空军节的时候,让人们能够向一位活着的英雄,献花、喝彩。
(634)
北戴河。联峰山,小园里的会议继续。
"罗长子,情况你就在这里说吧,反正要讨论的。"毛泽东开口道。这时期的他,还具有相当的民主作风。
罗瑞卿环视一下:"要得,我拣能说的先说。"他从兜里掏出两张清单,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现在有这么一些东西,人家问我们要不要--陆战队军装、军鞋、钢盔、单兵装具、药品、工兵器材、观瞄和测绘器材、15万米咔叽布匹、各种口径的弹药若干、地雷爆破器材若干、日本海军弹药若干、军用油料若干……"
萧劲光听得兴趣上来,插嘴道:"要,咋个不要?什么价钱?"
罗瑞卿翻开第二张纸:
"别急还有。两栖登陆器材:履带式两栖车'水牛'318辆,轮式两栖车'鸭子'450辆,十轮卡车750辆,吉普车120辆,小型登陆艇203条,中型坦克登陆舰17艘,大型坦克登陆舰6艘。"
说到这里,罗瑞卿拿出几张照片:
"坦克登陆舰呐。主席,这也是一个长条大铁盒子。"
"多少钱撒,罗长子?怎么个要法子?"朱德开言问道。
罗瑞卿看了大家一阵,轻轻地说:
"不要钱。"
"不要钱?天下有这等好事?"大家炸窝了,"罗长子,你卖的什么关子嘛!"
罗瑞卿看一眼毛泽东,蹲下,不吭声。
"航空母舰咧?"毛泽东漫不经心地问,念念不忘他的新爱好。
罗瑞卿面露难色:"主席呀,那个麦元帅是个陆军哟,海军的事他不好插手。不过他手下说,有4艘改作运输的吉普航母,可以改回来,不费事。"
"闹了半天是麦克阿瑟要给我们的?"任弼时恍然大悟道。"他会白给我们么?什么条件?"
毛泽东慢慢熄灭手中的烟蒂,也左右看了看:"这里大家都不是外人,我看不必重申保密原则了吧,大家注意嘴巴把门就好。罗长子,把底牌说来听听。"
罗瑞卿从怀里又拿出一张纸,是一份日本地图。他指着地图右上方:
"他们,要这里。"
叶剑英、萧劲光、张爱萍围近看清了,那儿用日文汉字写着:北海道。
(635)
甘肃。兰州。
这个30万人口的西北重镇,此时90%的居民已四散逃离,残存不到3万人。用土坯和鹅卵石搭建的房屋也所剩无几。
让居民受不了的还不是那些触目惊心的黄土和钢铁所构成的废墟,而是那遍布全城、无暇掩埋的尸体和盛夏8月里弥漫四野、令人作呕的尸臭。
黄河变成了红河。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宋美龄女士坚持不肯接受薛岳司令长官要她化妆成难民、趁夜混过封锁线的建议,并激昂地发表了广播演说:
"誓与兰州共存亡,与将士共存亡!包围一日不破,美龄一日不退!"
无论从任何角度,都不能否认这篇演说的意义和价值。
士气为之振奋。世界为之瞩目。
20世纪中叶的一位传奇女英雄,在中国大西北,在两大民族喋血鏖兵之中,凭借当代技术传播手段,活生生地浮现了。
汤、杜两大兵团呼喊口号,冒死冲击。60万兵马减员三成,终于冲破了苏军反复增援、不惜代价坚守了87天的甘草店--桑园峡阻击线,与薛岳残余守军会师在黄河之滨。
华军与苏军,隔着坍塌的大铁桥和血色的黄河水,隔岸对峙。
"不卷刃的钢刀"--红色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反复千次的剁砍之中,到底失去了往日的锋利。
巷战中,那些手持美式"巴祖卡"和沈阳造的"改进铁拳"、带着纳粹或美国钢盔以及日本"铁帽"的中国兵,几乎有一半成为"坦六集"履带下的冤魂。剩下一半,则是那些冤魂的复仇者。
8月15日,崔可夫大将命令,为了战时需要,坦六集临时缩编为坦克军。克拉夫琴科上将送往后方野战医院。同时缩编的还有第53集团军。
榆中甘草店,失去双腿的格涅奇科少将在昏迷中被俘。
苏联方面没有责怪他。崔可夫提出,以己方俘获的国军黄维中将,与格涅奇科少将进行了交换。
(636)
鏖战双方没有罢休的意思。
兰州,东南方向,白崇禧上将已带领桂系为主的30万人兵团,迂回过临洮,插向青海的民和县。
北侧,孙立人中将的整编机械化38师(相当于苏联的军)也攻取狄家台(白银),窥视永登。黄百韬少将的整编25师已机动到乌鞘岭附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