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另一种历史_铁血熊猫【完结】(252)

  不知什么原因,电报中忽略了"请示"的字样。总前委也没有及时答复。或许因为军务倥偬、大战在即,来不及排上日程讨论判断。这边,南方工委等了一周不见回音,便安排了琼纵和部分原根据地--主要是白沙县群众和纵队家属万余人,在岛西的八所港,登船南下。

  老蒋这回,倒是欢喜地表现出胜利者的豁达,及时派船不说,还以供应沈阳方面2万吨航空燃油作为交换。

  (680)

  冯白驹等海南中共组织,从30年代起,就接受周恩来领导--周的主要军事助手李硕勋,就牺牲在海口。因此南方工委致电海外工委,征求周恩来意见。

  周恩来迅速复电:表示同意,并作出相应配合--与南洋华侨救国基金会打了招呼,协助接应冯白驹南洋独立旅5000人和白沙县居民万余人。他认为,这是一件有利各方的好事。

  但李富春传达的消息使他心情沉重。

  党内存在不同意见。认为:某种意义上,这相当于一种"被招安"。现在中央、毛主席批评了这项举措:

  "着什么急给老蒋腾地方嘛!"

  并在小范围会议上严肃指出:南方工委在理解党的路线上存在着右倾偏向。海外工委也不应赞助非组织串连。

  最新动向是,中央调整了南方工委的组成,刘少奇调任华北区总工会主席,张闻天调任党内理论研究部主任;南方工委的工作由任弼时同志主持。

  对于周恩来同志擅自同意琼纵撤离的"非组织活动",本来准备给予一次党内警告,但考虑到海外工委近来在组织军备、筹措资金方面成绩不斐,处分从轻了--只在政治局范围内通报批评。

  周恩来心情复杂地听完李富春的传达,一边考虑着自己的检讨书,一边想起前不久福莱斯特那一通对美国政界发泄的牢骚不满,不禁脱口感叹:

  "一家一本难念的经啊。"

  许许多多历史问题,在发生的当口,是难以准确判断是非的……是耶非耶?孰是孰非?何人裁决,据何裁决?

  想起当年,中学老师那个难忘的课堂考问:

  "诸君为何而读书?"

  同学纷纷回应:或曰吃饭穿衣,或曰光宗耀祖。

  时年13岁的周翔宇起而应答:

  "当为中华之崛起。"

  中华崛起。……那个少年的理想,假以36年奋斗,是否能说,庶乎近焉?

  中华崛起,路漫漫其修远!

  吾人仍须,上下而求索……

  (681)

  南洋。婆罗洲,斯里巴加湾港口。

  又一船成品油启航开往广州。另一条等候泊位的油轮进入码头系靠,船上走下一群土头土脑的大陆妹。

  这是龙云司令长官的长远打算--为了稳住军心,长期割据一方,他还得给那"铁军"里数万名光棍小伙子们,解决讨老婆的难题。

  "新殖民主义更甚于老牌殖民主义的一点是,他们在繁殖人口方面似乎格外卖力……"。这是几年后西方某大新闻媒体对此作出的警惕性评论。

  龙云的烦恼来自于内外交错的压力。

  "护侨铁军"倒是威震加里曼丹。无论是英国、荷兰还是印尼,一时都无力发动攻势,改变局面。停火善后谈判,在新加坡和香港进行了两轮,对方立场明显松动--从一开始强烈谴责"新殖民主义、沙文主义"、威胁以舰队驱逐龙云势力;到逐渐承认现实,坐下来考虑划分方案。

  龙云热情款待了国民政府的王世杰外交部长。

  正是这位外长,秉承委座旨意,在谈判中以香港为筹码,巧妙打压了对手中态度最强硬的英国代表欧文爵士。

  丘吉尔时代,首相曾与蒋公达成共识--中国出动远征军到巴尔干参战,为英国防范了苏联势力那时很可能的巴尔干扩张;英国则以政治上支持南京政府、军事上扶持中国,建立一支中等规模的海军、并以10年为期归还香港等等,作为中国远征军出兵交换条件。

  不料,这些共识没有写成协议条款而正式签约,只是领袖间的承诺与默契。由于双方各取所需,远征军很快就成行了。

  中国也迅速得到了"西洋舰队"和当时英国力所能及的军需保障。那一年多,是中英历史上少有的蜜月期。

  但随着战争在原子弹爆炸声中嘎然而止,仓促间,丘吉尔首相也在失算的大选中,成为一名在野人士。

  新的工党政府不肯承认没有正式协议文本的所谓"领袖默契"。而老蒋当时又由于处心积虑地策划北方的"一箭三雕",也忘了催促英国首相交接时,对香港地位予以确认。故而造成一桩遗留公案。

  南洋护侨事发,双方各执一词:

  王世杰外长坚持,婆罗洲是英、荷传统殖民地不假,但战争中日本曾给予过当地"独立"权、以及战后兴起的独立运动成为历史潮流也是真;

  而为南洋早期开发作过贡献、眼下却在排华骚乱中身受其害的数百万华侨,迫切需要有一块安身立命、安居乐业之地,更是现实问题。

  但各方都明白:最关键、分量最重的砝码,还是龙云这支"护侨铁军"的存在。没有它,就没有人肯坐下来谈判。

  (682)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