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
南京。国防委员会办公厅。
秋凉落定之时,委座召集一次会议。陆军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陈诚、党国元老陈立夫等等在座。
"近来有人反映,李德邻,组织兰州会战不力。六倍于敌,粮弹充分保证,空军拿去大半,仍然久拖不决。"
戎装的蒋介石背着手,在厅中缓缓踱步。
"八年前的台儿庄,也是十倍于敌。看来我军……大规模围歼战一直缺少经验。或许假以时日,待敌军给养耗尽,再行发动攻势--那么德邻,庶几可竟全功?"何应钦惴惴道。
"敬之公,此言差矣。台儿庄时期怎能与今日国军相比?士气、火力皆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我军精锐尽出,主力云集,空地一体,内线优势……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缺。而仍不能歼敌速胜者,非指导不力而何?"陈诚不同意何应钦。
"辞修所论,见其一而未见其二。"党国元老陈立夫慢悠悠打开折扇:
"李德邻抗日有功。远征欧洲,又带兵称善。此番兰州会战,早晚已胜券在握。不急于发动攻势者,爱兵如子,不忍牺牲过大是也……我所担心的,倒是德邻挟敌自重,功高震主……加以人心尽收,早晚--尾大不掉啊!"
陈立夫把折扇"啪"的一声收起,在空气中俨然造成一个警告的效果。
蒋委员长回到座位,正襟危坐,望望左右:
"如此,谁可取而代之?"
(825)
蒙古。南部边界小城--赛因山达。
刚刚闭幕的秋季"那达慕"大会上,蒙古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人民军总司令霍尔洛·乔巴山在这里宣布:
驱逐华军,巩固边防,是我们神圣的任务。经过半年多的高效努力,横贯蒙古的大铁路已经修建到此地。离中国人的传统控制区不远了--不到200公里。
蒙古人民军的自卫能力更加强大,下一步铁路建设,将穿过东戈壁省,向着包头挺进!
乔巴山元帅与布琼尼元帅交换衣服合影
归绥市,将改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又是几万名中国战俘,继续被押解着,进入新的铁路工地。
玉门。油田抢修现场。
另一批中国战俘也同样被押解着,慢吞吞地清理着被炸成瓦砾的炼油厂。
衣衫褴褛的前国军上尉胡参谋,轻轻踢了一脚蹲在一边干活、也是衣着破烂的蓝主任的屁股:
"我说傻夯儿!还真干哪?为谁呢?等着伊万诺夫提拔你?"
蓝信发白他一眼:
"俄把你个吃粮不管酸的糊涂蛋!过来搭把手!一天天晃球晃球,晃球甚哩?把个俘虏也当不好……"
俩人各扛着油管的一端走向堆料场。
"老蓝啊,不是哥哥我说你,卖块儿,也得卖对了地方!给老毛子干,你图啥呢?"
"啊呸。大球两天,你娃还哥哥的不行。你不干,等挨鞭子哩?……俄还不信呢,这哒哒儿就是老毛子的?没个变数了?收拾利索咋不好--收拾利索了,等国军回来一看,呀?狗日的老蓝几个干得不错!收回去就是中校。"
"美死你。当俘虏当出个中校?没救儿了。天生的苦命。你媳妇儿跟了你,就是个一辈子受穷……"
"噫!你娃把你个享福的媳妇儿拿来给俄观察!破衣拉撒的还惦记娶媳妇哩。"
"切!等着吧,有你眼热那天……"
天边传来隆隆声。胡参谋眯起眼睛看看远处的机群,扔下肩头的油管:
"靠,又来炸了。咣咣咣。今儿一天又白干!"
蓝干事手搭凉棚张望:
"俄瞅着,象是咱大队那些虫虫哩……"
(826)
山西。太原,双塔寺。
作为庐山会议上马歇尔将军提议、由国共两党初步落实的一项成果,国民革命军和华北民主联军联合成立的"军事行动协调会"在这里挂牌办公。
老资格的黄埔军校军官团团长张治中上将,担任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原机动部队司令陈庚中将临时担任副会长。
协调机构的成立,使东北、华北、西北战事得以及时沟通,建立了磋商互信机制,促进了经验交流,改善了物资调度。
协调会并不完全务虚,直接促成的一件事,是重整晋军。
由于年初战败而沉寂许久的傅作义上将,得到委员长重新任命,重组蒙绥战区,以自家残部35师和商震32师--这些原来挂"军"字头的单位,改为整编师为基础,招兵买马,再建第七兵团。
华北联军也把原来陈庚纵队受损的几个主力旅,改编后,成建制地加入七兵团,并充实一批武器,使之实力大增。
傅作义受到感动。找了陈庚,表示捐弃前嫌,并愿"身背柴捆,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面前,负荆请罪"。
张治中表现出黄埔老大哥风度,自掏腰包,到太原最好的"迎泽会馆"订了一桌地道晋阳风味的酒席。
席间,几人大大研讨了一轮抗苏战略,连带,还议论了一通"一贯走极端的康生那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