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听着叙述,脸色严肃起来,最后说:
"据我所知,马歇尔将军一向不干预本职以外的事务,他在这方面享有良好的声誉。既然这次他动肝火,说明亚洲的战争不是我们想象那样无关痛痒。我想,你最好照他说的办。"
放下电话,艾克思索片刻,开始用铅笔书写一份备忘录。
然后让值班军官通知西点军校,要求校长马克斯韦尔·泰勒少将--立即交代工作,前往陆军部报到。
下班之前,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果然是马歇尔那熟悉、浑厚、严肃的声音:
"艾森豪威尔将军。我们为亚洲和平所做的努力未能奏效。莫斯科拒绝考虑我们的建议。现在,我需要你的帮助。"
"将军,我将一如既往地效劳。"艾克起身,在电话旁立正。
(850)
白令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外。
红旗舰队在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海上湍流中漂移的水雷,好不容易清理出一条安全的航道,舰队开始进港。
戈洛夫科上将有种进退两难的心情。
命令上要求他尽快赶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夺回太平洋沿岸制海权。但前程凶险,所有航道必须经过众多的敌对海峡。水雷提醒了他,航路上任何海峡被封锁,他的舰队都要付出代价。
伟大的俄罗斯啊,你的出海口为什么天生如此狭窄?上帝创造你的时候,就不想让你成为一个伟大的海洋国家么?
冬天就要降临,堪察加半岛已落下第一场雪。水兵们默默望着上将时的眼神似乎在诉说,他们多想象一头熊一样,找个树洞,冬眠一场,等到生机勃勃的春天再出来活动啊!
可惜盼望中的树洞--这个小港,实在太小,不够这些钢铁的大白熊栖息藏身,冬天,无疑会耗光他们的给养。
戈洛夫科打定主意,应该寻找敌人舰队,进行一场决战!只有消灭了敌人,才能保存自己,才算完成任务。
忽然,正在缓缓进港的船队中响彻了战斗警报。
昏暗中,先导舰向旗舰发来灯光报告:
海面上发现敌人潜望镜!
那愚蠢闪烁的灯光,简直是在给敌人的潜艇指示目标!戈洛夫科上将再次怒火中烧,以拳击掌,咆哮起来。
(851)
千岛群岛。熟悉的新知岛。
北洋舰队舰载航空兵部队司令张学思准将,今天带了一支小部队登岛勘查。这个曾经让他经历过一场难忘战斗的火山岛,仍然保留着当年战火洗礼过的痕迹:被弹片削断的树木、巨大的弹坑、满目疮痍的机场……
但他没时间凭吊怀古,这次任务是检查那条抢摊搁浅的战列舰"武藏号"。
用绳梯登舰,逐次考察后,他们得出结论:
该舰已不堪使用。主炮的倾斜角度过大,无法矫正;副炮也是锈蚀斑斑;锅炉舱灌满海水,舱内拐角处甚至成了鱼儿繁衍生息之地。
但不堪使用,不等于不可利用。一个新方案在脑海里生成了。
新知岛,注定是一个天生的战场。
(852)
海参崴。穆拉维约夫半岛。
人类进入航空时代以前,海参崴要塞绝对是个易守难攻的所在。城市和港口处在狭长的半岛末端,而这段狭长陆地根本无法展开兵力。
即使对旅顺口或者塞瓦斯托波尔这样的要塞,也还起码能够作到两个方向上的陆地攻击,而海参崴只有10公里宽的陆路,并且布满了五十年来好几轮苦心建设的三重防线、上百个炮台和巨型碉堡、以及绵密的筑垒地域。
但是人类迅速发展的飞行手段,无情地打破了"要塞无法攻克"的神话。40年代,特别是二战以后的航空兵,成为那些专注地面防御的筑垒地带的噩梦。
失去制空权的堡垒,只能成为轰炸机的绝好固定目标。缺少高射炮防御的滨海要塞,在日复一日的重磅穿甲弹的攻击中,削弱和瓦解着。
1946年海参崴约25万人口。其中日本、朝鲜和中国侨民约五分之一。苏军守备部队只有3个师,其中一个还是从双城子退下来的。其余还有4个海岸炮兵旅、和太平洋舰队登岸水兵组成的2个师,市区临时集结起来的工人防空自卫团不到3万人。
经过几轮损失,市区守军总数,已不足8万人。
1910年的海参崴
中国方面,执行海参崴一线攻坚任务的只有一个王近山纵队,4万余人,包括5个步兵旅和1个炮兵旅。这固然是由于狭长的半岛没地方展开部队,同时也是由于华北联军长期使用的战术是"围点打援"。
几个纵队等在苏军应该前来支援的路上,一个多月不见动静,白浪费许多时间。徐向前司令员恍然大悟,分析了敌情后,判断出对手已没有新的兵力可供增援海参崴,于是放心让许世友纵队北上,以策应邓华两栖纵队对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发起攻击。
半岛前线,因陋就简的王近山纵队采用了八路军时代的拿手好戏--坑道作业。工兵营一人一把小铁锹,翻起的黑土堆,日甚一日向着要塞脚下推近。
苏军,警惕而恐惧地注视着地下向自己爬来的一条条"毒蛇"。
炮火对它作用不大,杀伤有限;坦克,在接近时往往就被火箭筒击穿腹部钢板;唯一有效的火焰喷射器,因数量太少,常被对手作为重点目标来消灭……毒蛇,不好对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