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宋院长执政三年间,为人诟病的,是用人方面的裙带之风。
这本是国民党统治中国时期政坛上的痼疾。联合政府成立之初,进步党执政三年中,对此进行了扫荡,人们耳目一新,国际上也颇受好评。
然而这等顽症阴魂不散,古国文化的千年积淀在时机合适时又沉渣泛起。腐败和贪污现象也重新萌芽,尤其在一些大型公共工程中,揭露出来的事例与日俱增。在野党和民众通过舆论监督,把行政院搞的颇为狼狈,廉政问题被紧迫提上日程。
宋院长几次向党内疾呼:
“这个问题不解决,关系到我党的执政地位!”
但一干官员似乎无动于衷,心里默念着“上行下效”的陈年守则。
……这些,终于断送了宋院长和国民党执政的前程。他的竞选连任心愿,由于这些弊政,也由于对手的强大,而没有实现。
(966)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斯大林去世后的莫斯科,党内资格最老、64岁的莫洛托夫同志,接任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
在“莫洛托夫总书记的苏联”终于成为现实的时候,他接到的第一封贺电来自美国前国务卿马歇尔,这也是他第一个回复的电报。对这位能够影响美国政策和舆论走向的老朋友,他不想、也不能怠慢。
在纽约,知名历史预言家斯娄·茂宁拜尔的作品《莫洛托夫总书记之苏联》一经出版,就成为畅销书。不久,作者本人也成为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嘉宾。
新总书记微笑地握着这位预言家的手,请他品尝上等伏特加和黑鱼子酱,并与他交流关于“周恩来总理之中国”的可能性,以及“艾森豪威尔总统之美国”的外交政策走向。
茂宁拜尔先生谦逊地表示:他感兴趣的只有苏联。
但酒后,他还是迁就主人,兴致勃勃地推演了一番各国前景。
新总书记上任不久,在一次略带血腥的宫廷政变中,干脆利索地解决了“贝利亚反党集团”。一个危及苏联政治稳定的克格勃首领被从肉体上消灭。
被废黜6年之久的前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一年后,按照赫鲁晓夫同志建议,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大规模垦荒。不过,莫洛托夫总书记的观点是农业应该走集约化的道路,他反对大肆垦荒。但1956年的大丰收,使尼基塔·赫鲁晓夫委员的来势很猛。莫洛托夫感到一种政治挑战。
1957年2月,联共23大上,主张“向共产主义道路迅跑”的赫鲁晓夫,获得了第一副总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观察家认为,这是权力过渡的开始。
另一位年轻人——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接掌克格勃系统,也使莫洛托夫感到不快。他观察出这个前共青团中央书记有一种铁腕人物的潜质,令他回忆起斯大林时代。
军界人物,华西列夫斯基因病退休,朱可夫元帅再度出任国防部长,但1959年又因“波拿巴主义”而被解除职务。
外交官出身的莫洛托夫总书记,虽然不擅拉帮结派、处理人事能力较弱,但却十分重视国际关系。
在与世界各主要国家修好的同时,与中国——这个既未宣战也未停战的国家,关系如何处理,始终是一块心病。
《马赛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停战协定。他离任时,与中国不战不和的态势已持续十年了。军事努力通常无法奏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仍然如此。
中国在1955年6月,也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弹。而且还刻意地把试验地点选在堪察加,以示报复。
此前,英国1953年也进行了成功的核试验。
核扩散的结果就是,谁都无法轻易使用这种武器。
这位总书记感叹地写出一个真理:
如此看来,在核时代到来之前,一个国家攫取的地盘,只要守得住的话,就是它的永久财产了。
而核时代的降临,使人们用战争手段再度夺取大片领土的梦想彻底破灭,只能琢磨其他非武力的方式……
(967)
苏中停火线上,时而有些小规模的军事摩擦。
空中的你来我往证明,苏联最新式的米格-19不能完全制服中国人那个轻灵、廉价的喷气式“契丹风”;至于它身后那种制空战斗机——双引擎、鸭式布局、高空远程的所谓“腾雾”,更是像个迷一样还没有破解。
如果这个号称“腾云驾雾”的东西,用来给中国人现在拥有的“鸵鸟”(B-29改型)远程轰炸机护航,那么新西伯利亚等城市无疑就在它的作战半径内。
而中国若同德国勾结,一起敌视苏联、采取配合行动的“穿梭轰炸”阴谋的话,那么从包头或玉门起飞的四发动机的“鸵鸟”甚至可以把中国的原子弹扔到莫斯科。
更重要的是,眼下在双边关系上不即不离的那个美国,面对可能再次爆发的苏中战争时,多半还会站在对手那一边。而十年前被击败的德国,也在慢慢恢复元气,并仍对东普鲁士的被占领土耿耿于怀。
这个敌意重重的世界,迫使苏联拿出大笔国民经济预算,打造防身的盾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