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陈氏家族全传_李西岳/苏学文【完结】(194)

  1950年2月13日,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致电李宗仁,明确提出:

  “同人等认为总统及统帅之职权不可再虚悬,政府更不能处于危疑奠定之境,如我公能于立法院开会以前命驾返台,主持国政,实为衷心所祷。倘公届时实在不能返国,则同人等怵于时局难危,群情殷切,惟有吁请总裁依照中常会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临时会议之决议,继续行使总统职权。”

  李宗仁于接电后14日复电:

  “余出院后,即准备返国,嗣据医嘱,身体尚未完全复原,不能于此时遽作长途旅行。”

  李宗仁的电报显然是推托之辞,他心里明白,他无论赴不赴台,是不能阻挡蒋介石复职的。

  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解释自己的此种举动:“蒋先生复职并未使我惊异,因为事实上他早已是台湾的独裁者了。我之所以要通电斥责,原因是作为代总统身份,我至少应作诛锄叛逆的表示,以为国家法统留一丝尊严。”

  蒋介石却不把李宗仁的“法统”之辩放在眼里。他称自己恢复“总统”职务乃是由于“国民大会代表的建议”,加上“多方面的肯切要求”,是“顺应群情”。

  然而,蒋介石自己知道,在大陆选出的“国大”代表1300余人,如今有的已经成为北京新政协的代表,有的留在大陆,有的则不知逃向何处,随蒋介石到台湾的,远不是法定人数。

  他推出“国民大会代表的建议”作为复职的依据,并不能使他的“总统”有更多的合法性。

  其实,合法不合法,又奈蒋介石如何,法就是蒋家定的,天下也是蒋家的,信手拈来,想坐就坐,坐烦了就“引退”,何况,蒋介石的三次“引退”,都是被迫不得已,实际上又引而未退,想复出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蒋介石复出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门户。

  蒋介石早想好了,台湾,还是要由蒋家来“经营”,自己虽年过六旬,尚余勇可贾,但将来有一天,会把“宝座”让给亲生儿子蒋经国。

  但蒋介石心里十分清楚,此时的蒋经国资历尚浅,国民党内部有一部分人不买他的账,如果眼下就把蒋经国摆在太显眼的位置,那就会弄出“蜀中无大将”的寒酸相,影响不太好。

  因此,必须另外物色人选,要物色的人必须对老蒋、小蒋均忠诚不二,能够帮着老蒋支撑眼前的局面,又能保证小蒋的地位稳步上升。

  谁符合这个条件呢?孔祥熙、宋子文远走高飞了,陈果夫重病在身,陈立夫又不能用,衡量来衡量去,只有陈诚最合适。蒋介石在下野前,就任命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当蒋介石感到下野是不可避免的时候,便突然发表此项任命,而前任“省主席”魏道明事先毫无所知。陈诚得令后,立即自草山迁人台北,并于1949年1月5日就职。

  李宗仁曾就此感慨地说:“行动的敏捷,为国民党执政以来所鲜见,由此可知,蒋先生布置的周密。”

  陈诚不仅对蒋介石唯命是从,与蒋经国、蒋夫人关系也一非同寻常。陈诚的妻子谭祥是曾当过国府主席,素有“药中甘草”之称的谭延闿的女儿。

  陈、谭二人结为连理,是蒋夫人亲手作媒撮合而成,谭祥并认宋美龄为干妈,从这层关系上看,陈诚也是自家人,所以,台湾的“行政院长”一职,自然非陈诚莫属了。

  之后,蒋介石又任命吴国桢为台湾“省主席”。

  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

  吴国桢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一向推崇资产阶级国家的一套政治,有“民主先生”之称,深受美国欣赏。

  孙立人也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在军中一副美国式作风,也很讨华盛顿喜欢。

  蒋介石所以重用这两个人,自然不是看重了他们的才干,而是向美国人作出姿态,改变自己独裁者的形象,使外界认为自己有决心打破门第观念,不再任人为亲。

  “海军总司令”由桂永清担任。

  周至柔任“空军总司令”兼“参谋总长”。

  蒋经国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

  其他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元老,则纷纷被打入冷宫。

  白崇禧挂了一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空名,实际上处于被软禁状态。

  白崇禧和薛岳两家,都曾被蒋经国派人检查过,连地板都被挖开搜查一遍,名义说是对所有人都搜查,实际上只有白、薛两家如此。

  白崇禧活得极为可怜。当“国大”罢免李宗仁“副总统”时,白崇禧也故意高举赞成罢免的票,以明心迹。每逢当局攻击李宗仁时,白崇禧毫无例外地随声附和,发表一通攻击李的言论。

  何应钦当时也挂了一个空有其名的“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的牌子。

  何应钦感到大势已去,因此,处处做出一副绝意于政坛的样子,自称是除了“三打”之外,什么也不打了,一打桥牌,二打猎,三打球。

  阎锡山当了“国防部长”,却有职无权,后改为“总统府资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