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军委会政训班”,招了大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学生500人,训练期为半年,毕业后分派“军委会”所属各级政训处工作。这是刘健群想建立他自己的系统的一个计划。
那时候,康泽在蒋介石的跟前很得宠,又是黄埔的骨干,而刘健群却不是黄埔出身。蒋介石为了用多头方法控制,所以又规定,刘健群在“政训班”的用人,康泽有同意权。这个班的教务组长是何浩若,训育组长是梁干乔,总队长是阮齐。就在那个时期,刘健群写了一本小册子,名叫《我对党(国民党)的一点意见》,认为要使国民党起死回生,须挑选一批“优秀”党员组织“蓝衣社”,一律穿蓝色制服,以区别于普通党员;并要限制党员财产云云。对于这本小册子,蒋介石和“复兴社”总社看了后,未加可否,刘健群已拿来印发给学生。后来梁干乔的训育组发现后,报告总社,便加以制止。到了10月,“政训班”训练期满。11月。蒋介石决定成立华北宣传大队,任刘健群为总队长,率队北上,以大队为单位,配属各军师,扩大法西斯宣传。刘健群到北平后,又大量印发他的“著作”。那时候,华北方面已风闻蒋介石有一个法西斯组织,但不知道它是“复兴社”,看了刘健群的小册子,就传说是“蓝衣社”,并认为刘健群就是这个社的头子。刘健群也乐得收宣传之效,不久就愈传愈远、传到湘粤等地去了。这就是“蓝衣社”的由来。
至于所谓“十三太保”,不过是指最初酝酿组织“复兴社”这一群骨干分子,实际上,他们不止13个人,也并不能肯定的指出就是哪13个人。因此,提起这个不详之数来,有人认为是指贺衷寒、潘佑强、桂永清,邓文仪、郑介民、刘健群、梁干乔、萧赞育、葛武家、滕杰、康泽、杜心如、胡宗南。有人又认为曾扩情、澧梯、周复也在内。但这些都不过是猜测之词,如果说有“十三太保”,不如说是这一群人的总称,较合实际。作过该社书记的,都在上述那批人之中,第一任书记是滕杰(1932年3月到1933年1月),第二任是贺衷寒(1933年1月至1934年8月),贺衷寒就任前有一段时间由萧赞育代理),第三任是澧梯(1934年8月至1935年10月),第四任是刘健群(193年10月至1937年9月,其间1936年8月至1937年9月由郑介民代理),第五任是康泽(193年9月至1938年4月)。前三人都叫“书记”,到刘健群和康泽时,蒋介石却加了一个“长”字,叫做“书记长”。此外,组织、训练、宣传等处的处长,都由所谓“十三太保”那批人先后担任过,只有特务处处长一职,始终是戴笠,未换过人。
4.“CC”与复兴社之争
“复兴社”成立后,不仅在军事方面掌握一部分力量,在文化宣传方面也四处出击。“中国文化学社”成立后,除了有《中国日报》作为机关报之外,还有《我们的路》和《青年旬刊》两个刊物。陈立夫也组织了一个“中国文化建设协会”。
蒋介石大量扩充和收编军队的结果,在军队中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他自己的嫡系,即“中央军”;一是收容改编的部队,即“杂牌军”。当时,以数量而言,“中央军”远比“杂牌军”为弱。在这种情形下,蒋介石对“杂牌军”,一面运用以甲倒乙、以丙制了的手段来操纵驾驭,一面又逐步进行“调整”,以致那些“杂牌军”的首脑,都感到人人自危。他们见到黄埔系军人有同学会的组织,也想搞个组织起来,团结自固。结果就有吕超(四}门人)等由旧军事学校出身的军人,发起恢复“四校同学会(即北洋时代在北京成立的将、陆军小学、陆军中学、保定等四校)。发起之后,响应者不乏其人,如江西的张岂庸、广东的陈铭枢、湖南的唐生智等,均表同意。一时声势颇盛,大有压倒“黄埔同学会”之概。蒋介石认为如任其组织成功,必为心腹之患,于是就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措施,用“总司令”的名义,以禁止军中有分散团结的组织为理由,下令禁止军队中有同学会、同乡会等组织。并先行下令取消他自己促成并亲自领导的“黄埔同学会”,以迫使“四校同学会”也不得不半途而散。
蒋介石表面上下令取消了“黄埔同学会”以后,随即改头换面,在中央军校内设立一科,专司黄埔学生调查登记事宜,名之日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科。这个科另立门户于南京明瓦廊三道高井,设中将主任、少将副主任,受校长的直接指挥。蒋介石翻一翻手,又使“黄埔同学会”名亡而实存了。
当南京政权初定,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以统一军事教育为名,大量发展军事学校,先后设立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空军学校、工兵学校、炮兵学校、骑兵学校、辎重兵学校、海军学校、鱼雷学校、宪兵学校、警官学校等等,各地还设有分校及各种训练班。所有各校校长,均有蒋介石自兼,而另置心腹充教育长,主持校务。这类军事学校一多起来,军校毕业生调查科,也就应付不了。而其时各校派系,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又发生组织同学会的事情了,如杭州空军学校的蒋坚忍,就倡导过组织空军学校同学会。事为蒋介石所悉后,立传蒋坚忍到南京,当面痛加申斥。蒋介石为了加强控制,在“复兴社”分子策划下,即将原有的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科,扩充为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调查处。至此,“黄埔同学会”的实质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扩大了。蒋介石拼命发展军事学校,本来为的是加强自己的武力,保稳自己的江山。但“天子门生”一多,品流复杂起来,派系倾轧增多起来,再加上内外形势也更加激荡起来,于是,如何防备他们思想不稳?如何从内部加以控制?又成为蒋介石面前的新课题。于是,“复兴社”这个组织,就在蒋介石外防异己,内防反侧的需要下,乘时出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