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月下旬,青年党的曾传、民主党的张君励,先后发出通电,说他们的主义与三民主义并无二致,决定拥护“国策”。在他们而言,只要蒋介石愿意分一杯羹,自可敬从尊意。但共产党哪会上蒋介石的当?是以弄到后来,蒋介石因“醉翁之意”无法遂行,到3月初,三青团的筹委名单就发下去了。
3月下旬,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举行。选了蒋介石为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并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取消预备党员制,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复兴社”分子贺衷寒、胡宗南、桂永清、康泽、陈良等人,都做了中央干事会的干事。最重要的组织处处长,蒋介石最初的名单开了康泽;因陈立夫反对,蒋介石又换了胡宗南来挂名,仍然叫康泽做代理处长,掌握实权。
三青团成立前夕,康泽曾向蒋介石提出过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是不是可以召集一次复兴社大会,传达解散复兴社的指示?”蒋介石回道:“可以”。第二个问题是:“是不是可以把复兴社的精神移植到三民主义青年团?”蒋介石十分肯定地说:“当然这样做。”第三个问题是:“各地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的时候,各地的复兴社同志是不是可以根据他们的志愿率先人团?”蒋介石也肯定地说:“当然这样做。”后来康泽又对蒋介石说:“凡是一个组织,必须有个核心,才能够团结得坚固,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组织也不能例外,请考虑一下,确定一个核心。”
蒋介石说:“当然复兴社是核心。”可见:“复兴社”表面说是解散了,实际上并没有解散。不但三青团中央主要是“复兴社”的人在掌握实权,各省市三青团支部的负责人,也绝大部分就由“复兴社”在各省市分社的人担任。总之,“复兴社”
这个不公开的组织的骨干,都变成了公开的组织--三青团的骨干。
6.风高月黑
在陈果夫与陈立夫主持下,成立了两个小组织:一个为“青天白日团”,一个为“中国国民党忠实同志会”。两个组织都拥戴蒋介石为最高领袖,在领袖之下设干事长,陈果夫为干事长,陈立夫为副干事长。陈立夫说:“若说作文章、讲话、搞学生运动,我们总不见得搞不过共产党吧!”
193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整个东北近百万平方公里土地3000万同胞惨遭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但国民党政府在日寇大举进攻面前却一再退让。
全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国民党政府进行抵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日浪潮。
由于民族危机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国民党军队内部也发生了动摇、分化和分裂。汪精卫、孙科、陈济棠、李宗仁等在九一八之前,就已在广东成立另一个“国民政府”,与蒋介石实行武力对峙,他们更利用全国的民气,极力逼蒋下野。在全国抗日运动的怒涛冲击下,也在国民党内部反蒋派别的咄咄进逼下,蒋介石考虑到自己的不利形势,决定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实行下野。12月15日,蒋介石向国民党中常会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职务。但实际上,蒋介石仍躲在浙江奉化幕后操纵政局。军阀政变相互争斗,国民党统治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蒋介石为此伤透脑筋,经过再三斟酌,于1933年元旦通知陈果夫、陈立夫等人迅速前来,有紧急事情商谈。二陈惴惴不安地急奔蒋介石的官邸,见蒋介石铁青着脸,一言不发,端坐上首沙发上,在座的还有张厉生、余井塘、张道藩、叶秀峰、刘健群、戴笠等人,都肃然危坐,默无声息。一看这个气势,兄弟俩便知道今天的召见非同寻常。
蒋介石见人数到齐后,便开始讲话。他先谈当时国内形势,越谈越激动,先是训斥众人,到后来便气势汹汹地谩骂起来,骂特务组织无能不中用,无法对付共产党,连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也无法解除,是一群笨蛋,一堆废物。众人被骂得哑口无言,胆颤心惊,直冒冷汗,整个房子里充满了紧张、压抑的空气。蒋介石整整骂了一个小时,自己也感觉有些疲劳,觉得刚才自己有些失态,话说得有些过火,于是,马上换了笑颜,语气也缓和多了,装出十分诚恳的模样,要求大家消除误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互相配合,有效地对待国民党中各派系以及共产党和其它党派,以渡过目前的危机。并让大家献计献策,集思广益。
众人被蒋介石骂得晕头转向,哪里还能猜测到蒋介石的用意,当然就谈不上出主意想办法了,蒋介石说完后,一个个都目瞪口呆。蒋介石看到众人的反应,知道他们没有明白自己的旨意,于是便暗示他们,为了加强团结,统一指挥,可以分别成立两个秘密的法西斯小组织,以这两个小组织为基础,形成国民党的中坚力量。他向众人表示,小组织成立后,他将在人力、物力、财务等各方面予以全力支持。经蒋介石一点拨,大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完全领会了蒋介石今天召集他们开会的旨意。于是,众人唯唯诺诺,表示尽心竭力,立即成立小组织。不久,黄埔系方面的人便组织了“中华民族复兴社”(简称“复兴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