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苏德间谍战_[波]利奥波德·特雷伯【完结】(16)

  反正,谁也想不到后来的演变。

  1935年土月18日,党领导指示全体地方领导“动员一切力量,消灭敌对分子”。敌对分子,含义不清,内政部可以放手大干。为了揪出敌对分子,人人猜疑,家家告密。报纸奉命催索罪犯,报纸文章连篇累牍,号召公民忠诚老实。这就是说,毗舍邻居,同事同僚,舟车旅伴,街道行人,无一不是嫌疑分子。人人窥伺,个个监临,彼此告发,举国若狂,奸细疫泛滥成灾。

  社会各阶层无不波及。我的儿子米歇,在共产国际子弟学校上学。他讲给我一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说明了间谍狂的心理,已经发展到什么田地。

  有一天,一位布尔什维克的特派员,回到莫斯科,到学校探望他的儿子米沙。家长探亲,学校照例举行欢迎会。家长在再次出差以前,对孩子米沙说:“过半个月,我再来找你。”

  第二天,这个人便被捕了。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孩子打听他父亲的信息。校长避不作答。后来又召集同学们解释说:“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不是为了招待米沙的爸爸,开了欢迎会吗?其实,你们看见的那个人,并不是米沙的爸爸,而是一个奸细。米沙的爸爸已经给资本家害死了。所以,我的孩子们呀,正如斯大林同志说的那样,一定要加倍警惕,揭发人民公敌。”

  孩子们响应号召,便在学校附近搜索奸细。有一天,他们在街上发现一个怪人。这人身材高大,体格壮健,身穿加巴丁长外套,领子竖着,帽沿低压,眼戴墨镜,手拿黑书包,不用怀疑,肯定是个奸细。孩子紧紧跟踪,瞧着他走进一家工厂的大门。这群穿短裤的小侦探,马上奔向门岗,责问他说:“你疯了?让奸细进了厂门!”

  门岗吃了一惊,接着发笑说:“你们说的那个‘奸细’,乃是本厂厂长。”

  审判开始了。老布尔什维克,列宁的战友,遭受莫名其妙的指控,成了法国、英国、波兰和不知什么国家的特务。

  证据呢,都是伪造的,不成体统的。每审一件案子,必定宣读一份政治局委员的名单,说他们都是被告企图谋杀的对象。名单随时变换。有些谋杀对象,过几个月却以搞恐怖的罪名,在被告席上出现。这种悲惨的现实,破绽百出,本该使最盲目的人也会恍然大悟,然而在苏联公民中,却形成无边的恐怖。国家机器制造出一种难以置信的群众心理,一时风靡全国。举措失度,不讲道理,席卷全苏。象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那样的共产主义者,为什么作出那样的招供?全世界千百万人都提出这个问题,但是长期得不出答案。甚至在苏联本土,捏造谎言,弄虚作假,黑幕重重,一主要过了多年,才部分揭开。1964年暂时解冻,科学院出版苏联史第九册,内中写道:“基洛夫被刺以后,1935年1 月,1936年8 月,1937年1月,1938年3 月,四次审判原反对派的成员。三次公开进行,指控全体被告:叛国,通敌,谋害斯大林、莫洛托夫、高尔基以及另外一些人。经过材料分析,证明案件的审判显然违法合法的规范。即使公开审判,也有违法之处。

  指控根据证词,完全违法无证不起诉的原则。卡尔·拉狄克在审判时声称,全部案情只根据两份供词。一份是比亚塔科夫的供词。一份是拉狄克本人的供词。他挖苦地问维辛斯基说,‘本人之流既然是土匪,特务,那么供词如何又能作为证据呢?’他向维辛斯基问道:“你根据什么,认为我们说的都是真话,纯粹的真话?’现在,事实已经证明,毫无疑问,托派和右倾分子,在审判中提供的证词,绝大部分都是无稽之谈,从而令人怀疑全部证词的真实性。

  “总检察长维辛斯基主持审判,完全破坏了诉讼的规则。

  克雷斯丁斯基拒绝认罪,维辛斯基便宣布退堂,等第二天续审。第二天克雷斯丁斯基宣称,自己是心不在焉地说了‘无罪’,没有说‘有罪’。布哈林肯定自己,从未参加准备谋杀,或任何牵制行动。法院没有任何证据,足以向他起诉。

  他问道;‘你们有什么证据?除非就是沙拉冈维奇的供词。

  这东西在我被控以前,连听都没听说过。’在这一点上,维辛斯基列述事实时,厚颜无耻地宣称,向罪犯起诉,没有必要先证实其全部罪行。根据我们提到的这些情况,不能不作出这样的结论;这些案件粗暴地破坏了法制。" 这就是1964年,苏联政权的官方看法。然而,真相却还远不止此。还应该算上身体和精神所受的折磨,对被告家属所搞的系统的恫吓和讹诈。几十个党案,牺牲者所受的冤屈,不该叫人忘怀千百万苏联公民遭受的镇压。对这些人来说,连招供都用不着。

  斯大林的领导下,经济发展,集体化,工业化,都没搞好。斯大林下令干部轮换,意思就是清算一切参加过工作的人。清党运动组织得非常科学。分类分等,街道街坊,一部一部,一行一行,分片进行。一人下狱,鸡犬不留。同事,友好,无不波及。比亚塔科夫在重工业部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他当然认识成百个人。可是,一经逮捕,他认识的人便都成了嫌疑分子。

  比亚特尼茨基的案子,最能说明这种株连式的镇压。比是一位老布尔什维克,列宁的亲密战友。自从成立共产国际,他便是主要负责人之一。他组织能力很强,曾担任干部局的领导。他选拔培养干部,派往各国共产国际的组织。1937年初,有一天,他被捕,并且判决为德国间谍。事情的真相一直要到很久以后,我才搞明白。那时候,我关在盖世太保的监牢里,时间是1942年。审讯我的人,就是对比亚特尼茨基施用离间计的人。判罪根据的证件全是假的,是德国反间谍组织伪造的。纳粹反问谍组织的头头们,想利用苏联风行的间谍狂,在苏共领导集团里面,凭空捏造出一个德国奸细。为什么偏偏看中了比亚特尼茨基呢?很简单,德国人知道,通过他可以搞垮整个第三国际的干部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