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财主好赌,眼看就要败光家业,你是等他破产之后去收拾破烂儿,还是立刻与他结交,哄些钱财出来?”
徐础笑道:“大王英明。”
“你是谋士,鬼心眼子应该比我更多,别太老实,那样的话我就用不到你了。”
徐础拱手,“愿为大王尽力。”
宁抱关自有一套用人之术,总能迅速做出评判,从一开始就将某人安在固定位置上,态度强硬,由不得对方思考与拒绝——也几乎没人拒绝,即便是野心勃勃的马维,一开始也接受了自己的位置,远离吴越王之后,才恢复自立的念头。
徐础这时看得清清楚楚,嘴上顺从,心里却另有打算。
宁抱关挥手,表示徐础可以退下。
“我在路上遇到几位豪杰,他们来投奔大王,还愿意为大王回乡招来更多追随者。”
“交给刘步升。”
刘步升是宁抱关手下的一员大将,专管步兵,收下十三名少年,客气了几句,转头向徐础道:“乡下的无赖,受不得苦,过几天就得跑。”
“随刘将军处置,我们只是偶遇。”徐础笑道。
“嗯,明天得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或许能镇住,若能熬过头一个月,就是好兵。”
“瞧城内城外的情形,宁王这些天里招到不少将士吧?”
“不少,十万人吧,马匹也有一万出头。”刘步升虽是粗人,也学会了虚张声势。
“都是南方人?”
“南方人、本地人都有。”
“有江东人吗?”
刘步升摇头,“据说江东来了几支队伍,还没联系上。”
徐础又闲聊几句,拱手告辞。
唐为天又吃上了饱饭,奉命在城内闲逛,遇到一些熟人,聊得很开心,回来之后说:“大家都说江东人驻扎在水上,不敢上岸,离这里还远着呢。”
徐础大致明白了形势,上床休息。
次日一早,宁抱关招来徐础,“你去见官兵,随你许诺,我只要粮草、马匹、兵甲,要来得越多,你功劳越大,要不来,你就去别处投奔吧。”
宁抱关没怎么询问,就已看出徐础现在是无处可去的逃亡者。
“官兵统帅为谁?”
“几日一换,我懒得记,你去问张问璧,他与官兵联络得多。”
张问璧是名秀才,城陷时投靠降世军,因为会写字,被宁抱关留在身边,又被派去与官兵谈判,有时也出出主意,算是谋士。
张问璧二十多岁,比徐础年长些,太过瘦弱,身子总像是歪向一边,见面时十分客气,说了许多久仰的话。
“官兵统帅刚刚换成萧国公曹神洗,但他不会接见使者,通常是由长史梁凭之出面,到时候我会给徐公子引见。”
“我认得这两人。”徐础道,曹神洗不必说,梁凭之是梁太傅的一个侄孙,梁升之的堂弟,与徐础在归园见过面,不熟,互通姓名而已。
张问璧显得有些惊讶,宁抱关道:“这位徐公子原姓楼,是大将军楼温的儿子。”
张问璧大吃一惊,这才明白刚才的“久仰”用错了地方,拱手道:“原来……如此。”
“你们路上聊吧,快去快回。此去要带多少人?”
张问璧没吱声,听说徐础的出身之后,他自动退让为副手。
“不需护卫,我带自己的随从就好,张先生呢?”
“我也只带一名随从。”
四个人四匹马,唐为天骑不惯,坐在马背上不停地小声抱怨,但是不肯下来,毕竟骑马比步行威风多了。
出营不久,张问璧凑过来道:“徐公子在楼家排行十七?”
“对。”
“果然是十七公子,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刚刚多有得罪,万望海涵。”
“张先生客气,我不过是一介书生。”
“呵呵,同样是书生,份量可不一样,我才是‘一介书生’,十七公子乃是天下闻名的‘奋命书生’。”
徐础想不到自己还有这样一个绰号,笑道:“不敢当。”
张问璧赞叹多时,慢慢说到自己身上,“我就是一个寻常百姓,读点书,考中秀才也就够了,没想过再往上走。唉,可是骤逢乱世,身不由己,竟成为叛军……不不,吴越军,徐公子千万别误会。”
徐础听出来了,张问璧这是在试探,故意说错话,看他的反应。
“没什么误会的,吴越军、降世军原本就是叛军,往前二三十年,天成军也是叛军。群雄并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很正常。”
“还是徐公子看得开,依徐公子之见,群雄当中,谁为胜者?”
“我来投奔吴越王,不是已经给出答案了吗?”
张问璧干笑不止,连声称是,此后说话渐少。
午后不久,四人遇到一队官兵,张问璧出示官兵此前给予的通行文书,官兵分出八人护送,入夜不久,赶到第一处营地,在这里稍停,再度出发,半夜以后才到达大营。
营中一名小吏招待使者,认得张问璧,态度颇为无礼,略一拱手,问道:“这人是谁?”
徐础一看就不是普通随从,小吏因此要问一声。
“在下徐础,吴越王的军师。”徐础自己答道,顺便按上一个名头。
“军师?”小吏看一眼张问璧,“你们两人谁正谁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