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僧伦出门,很快叫来两人,徐础没说全部实情,只说宋星裁入宫,孟僧伦出城,临行时力荐他们掌兵。
雷大钧与戴破虎受宠若惊,先谢执政,再谢孟将军,发下许多重誓。
只得两名亲信将领还不够,城中占数最多的还是降世军,诸王军中莫不如此。
孟僧伦准备出城,徐础带着雷、戴两将,再次巡查全营,随后召集诸将,立誓互助互保,从今以后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誓言比较可笑,形式也极简陋,许多新来的降世军头目,徐础连姓名都没记住,也得与他们慨然立誓,像是认识多年的故交。
没人知道这些降世军头目是否可信,他们留在吴军营中,一半是自愿,一半是不知去往何处,暂时避难而已。
徐础不求真正的忠诚,只希望能令这些人暂时安心。
诸王不会一直维持平衡,一旦分出强弱,降世军就会如同百川汇海一般,投向最强的一方。
二更左右,孟僧伦独自一人出城,奔向官兵营地。
徐础送走诸将,独自在营房中待了一会,坐立不安,又一次想到自己的软肋,总觉得其他诸王更能附众,争夺得越久,他越会落于下风。
将近三更,雷大钧进来通报,“执政,蜀王要见你。”
徐础又惊又喜,急忙道:“快请进来。”
甘招一个人来的,连名卫兵都没带,进屋之后拱手笑道:“我还以为吴王会与我联络,迟迟未得消息,只好亲自前来拜访。”
“东都已成一团乱麻,我不敢轻扯绳头。”
甘招从腰带上解下神棒,交手捧还,“吴王多虑。吴王曾委以重托,如今该是原物奉还的时候,请吴王为它另寻主人。”
徐础笑脸相迎,心里却轻叹一声,在诸王之间的这场争斗中,他至少已弱于甘招。
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
徐础也曾孤身犯险,或是为了说服对方,若是为了迷惑对方,却从来没有因此直接取得某人的信任。
甘招做到了。
诸王互相忌惮,混战一触即发,徐础与晋王、梁王又是故交,在外人看来,他们三个是同一类人,高门出身,家世显赫,与降世军没有半点相似。
在这样的状况下,甘招居然独自来访,至少在表面上给予吴王极大的信任。
徐础必须还以同样的信任,并在心中自愧不如,这种时候他不敢冒险,而且他已有善谋的名声,去哪都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
徐础接过神棒,轻轻抚摸两下,捧还给甘招,“此棒虽非神物,降世军将士对它却颇为敬畏,应当留在有德者手中。蜀王乃是长者,没人比蜀王更适合拥有此棒。”
用神棒能够招徕不少降世军将士,眼下颇有大用。
甘招却摇头,“非我不愿,实是不敢,梁王多次派人索取此棒,我若是再拒绝下去,怕是会首当其冲。归还此棒,一是守诺,二是解祸脱身,吴王不必推辞。”
徐础大笑,知道甘招这是在客气,谁得神棒,谁就能得到降世军的大量支持,用不着害怕梁王的威胁。
徐础收下神棒,叹息道:“我让诸王失望了,出任军主不到一天,外敌一步未退,城中先已大乱。”
“诸王各怀异心,错不在吴王。”
这是一个微妙的时刻,两王相见,互道实情,谁若多退一步,谁就是臣,多进一步,则为主,需担负更大的责任与风险。
徐础有一点犹豫,很快消失,他早已厌倦无聊的劝说,一心希望自己做主。
“对错不论,我已是焦头烂额,蜀王可有高见?”
甘招笑道:“我之称王乃是机缘巧合,非有雄韬伟略,我来拜见吴王,正为讨教。”
徐础想了一会,“晋王、梁王显然已有叛意,意欲出卖蜀王、宁王与我,带兵返回并州。之所以迟迟未发,一是想要争取更多的降世军,二是与官兵还没有谈妥条件。”
“吴王所言极是。官兵势大,诸王联合尚且没有太大胜算,若再分裂,必败无疑。我无异心,愿随吴王进退,只是不知其他三王是否还有挽回可能?”
“宁王沉稳而识大体,想必愿意联手,可他很难相信我。”
“宁王对我还有几分信任,我倒是可以去劝说几句,他或许会听。诸王分裂的原因在梁王,不在宁王,劝说梁王才是最难的。”
徐础等的就是这句话,两人虽然都说实话,但也都有隐瞒,甘招必定已经与宁王商量过,才会再见吴王,他说“劝说几句”,那就是一定能成。
徐础思忖片刻,“梁王虽是肇始者,却非主导者,只需劝说晋王回心转意,梁王孤掌难鸣,自然也会暂时按下野心。”
“晋王可劝否?”
徐础想得更久一些,回道:“可劝。”
甘招大喜,“若能劝回晋王,大事成矣。”
“但我不能这样就去,晋王心事缜密,单凭言辞难以劝动,非得先让他见到实事方可。”
“吴王的意思是……”
“蜀王与宁王明早若能来我营中共议军情,对晋王来说可算是‘实事’一桩。”
甘招拱手,“请吴王待我回信,宁王若不肯来,我自己来,誓与吴王共进退,他若肯来,也请吴王辛苦,再做军主。”
徐础还礼,“若得蜀王、宁王相助,义不容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