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北上的消息不算吗?”
“不算,因为我没问。”
“有道理,既然如此,请单于发问。”
单于站起身,“暂时不急。晋王北上的消息还没有得到确认,万一你真是在撒谎——”单于笑了笑,“我已经想到三种方法让你生不如死。渔阳?连城一块毁掉,公主?她在死前一定会后悔相信了不该相信的人。”
“有些事情乃是必然之势,无需确认。”徐础道。
“从现在起,你留在我身边。”单于无意争辩。
寇道孤从外面进来,在单于面前拱手行礼,不卑不亢,“单于要见我?”
“你们两个,今后都留在我身边,做顾问、做参谋,最终我只留一位,望两位努力,不要让我失望。”
徐础没开口,寇道孤道:“同样是努力,有人努力成事,有人努力坏事,望单于明鉴。”
单于笑道:“我心里有数。”
留在单于身边有个好处,即使听不懂贺荣语,多少也能可以了解他们的动向。
单于的本意是立刻进攻并州晋阳,然后再转师北上,救援塞外老家,但是太多人反对,他当上单于不久,还不能为所欲为,只得分兵数万,顺原路返回塞外。
接下来的事情则一件比一件难以定夺,周元宾动用全部关系,轮番劝说单于与沈家和解,他也亲自上阵,力陈晋王绝无二心,即便有北上之意,也是听说传言,以为贺荣人舍弃旧情进攻晋阳,才被迫出此下策。
张释虞也醒悟过来,他能借助的关系极少,唯有通过使者求见单于,慷慨陈辞,表示愿意亲自带兵攻入并州,为单于分忧,至于公主,乃是被汤师举掳走,之前种种,皆非出于公主本意,云云。
双方各有说法,周元宾一方人多,张释虞之计则更契合单于本人的心事,因此一直争执不下。
入夜不久,晋王那边终于传来消息,却是含糊不清的消息,晋军似乎真的已经北上,但是晋王本人仍守在飞狐口,希望单于能够解释诸多传言。
事态变得僵持,单于撵走所有人,独自留在帐中思想对策,两刻钟以后,派人传唤两名“顾问”。
徐础晚到一步,寇道孤刚刚向单于说过话。
“寇道孤说皇帝与晋王都不可信,上上之策乃是先杀皇帝,以取信于晋王,将其招来处死,然后南取冀州、西夺并州,站稳脚根,再进图天下。你以为如何?”
“妙计。”徐础回道。
“你也赞同?”
“纸上谈兵的话,我赞同。”
寇道孤冷笑一声,单于道:“有话就说,别绕来绕去,我不喜欢。”
徐础道:“寇氏此计虽妙,输在不了解晋王为人,因此有一重大遗漏。”
“你了解晋王?”
“我与他是结拜兄弟,曾经一同守卫东都,深知晋王为人,多疑而又胆大,单于杀死皇帝,不仅不会重得信任,反而会令晋王生疑,更要北上出塞。”
“你的‘妙计’是什么?”
“坐等。”徐础回道。
单于点点头,“两位的计策都不错,解我心中几样疑惑,但我不会杀皇帝、攻并州,也不会坐等,数十万骑兵入塞,怎可坐而不动?明天一早,我将亲自率兵南下,直取邺城。”
第三百七十六章 要赏
徐础与寇道孤不得不承认,强臂单于的计划比他们二人的都要高出一筹。
进攻邺城,天成皇帝得“报仇”之名,贺荣人得城池之实,与此同时,贺荣人得不入并州之名,晋王得危机暂缓之实,各方都满意,至少表面上满意。
唯一不满意的人或许只有梁王。
单于依然分出一部分骑兵返回塞外,以防万一,他自己带着皇帝与一支大军,绕过渔阳,直奔邺城,对沿途各城,全以皇帝的名义传旨喻降,不从命者,必要屠城。
没有任何一座城池敢于抵抗,甚至在皇帝的“旨意”到来之前,就有官员出城归降,倾城所有以供应粮草。
数日之后,贺荣部骑兵与正在奉命抚循郡县的淮州兵相遇,打了一仗,这支淮州军兵力不多,只坚持了极短时间就开始溃退。
这就是在邺城之前的全部战斗,各地淮州军纷纷从已经占领的城镇撤出,逃向邺城,甚至直奔更南面的淮州老家。
单于仍将徐础与寇道孤留在身边,曾经很直白地说:“将你们的想法全说出来,要多、要真,我未必用你们的计策,但是能借此了解中原人的意图,这就够了。”
寇道孤当时沉着脸,好像是受到了羞辱,但是此后每问必答,从不藏私,早就忘了自己的身份不久前还是梁王使者。
徐础每日只献一两计,然后再不开口,只是旁听,偶尔微笑。
单于并不计较,但是每日闲暇时,与寇道孤的攀谈日益增多,不止是问计,也问些中原的风土人情与学问流派。
这天中午,贺荣部大军赶到邺城外,单于亲率百余骑前去查看地形。
徐础站在营中遥望邺城的方向,从他这里看不到什么,只能想象其中的慌乱与恐惧。
身后有人走来,徐础以为是昌言之,开口道:“梁王肯定以为自己被骗了。”
“你还有余力关心别人?想想自己、想想我吧。”张释虞走到徐础身边,也向远处望去,“邺城,唉,邺城,原以为这会是一处久居之地,日后返回东都,这里我也会常来。我有许多修建宫殿的计划,都没来得及实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