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中发生这样的事情,令人遗憾,但是与我无关。”
“真的?”刘有终并不相信。
“杨彤彩与麾下将领早有矛盾,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用得着我从中挑拨吗?”
刘有终进营不久就察觉到将帅不合,对徐础的话不由得相信几分,笑道:“可能是我多心了,不管怎样,四弟与尹大人同为范闭弟子,大家都说尹大人对四弟十分器重。”
“偶尔邀我聊天,论道谈玄,确实比较说得来。”
刘有终拱手上前,恳切地说:“四弟这回无论如何也要帮我,不不,帮晋王一个忙,事关生死存亡,四弟切莫推脱。”
“大哥怎么突然说出这种话?我手中无兵无粮,如何帮得了远在并州的晋王?”
“四弟有所不知,昨天我与杨彤彩谈妥结盟之事,已经派人去向晋王送信,让晋王传令打开边关,放冀州军进入并州……”
“既然结盟,这是应当的。”
刘有终满脸急迫,“可是尹甫……尹大人另有主意,他不想结盟,他虽然没对我说,但是我已得到确切消息,今天出发的冀州前锋,一入并州就会夺取关卡,等大军赶到,一同前往晋阳。”
“晋军正与梁军对峙,冀州军若是插上一脚,的确不好对付。”
“说的就是这个,而且晋王以为两军结盟,防备不严……四弟,我求你了,去跟尹大人说说,劝他改变主意。”
“大哥应该明白,像咱们这样的人,劝顺不劝逆,尹大人若是心意已决……”
“未决。”刘有终急忙道,“据我所知,军中仍有许多将领愿意与晋王结盟。”
“大哥见过尹大人?”
“刚刚见过。”
“你是怎么说的?”
“我说梁王狼子野心,夺占冀州,羞辱朝廷,又要吞掉并州,幸得晋王及时返回,才没让他得逞。尹大人此时进攻晋阳,亲者痛,仇者快,无异于帮助梁王篡位。”
“尹大人怎么说?”
“他什么都不承认,跟我虚与委蛇,不肯放我离开。”
徐础想了一会,“好吧,我去见尹大人,但是能否劝成,我亦没有把握。”
“四弟出马,必定成功。”
徐础不动,刘有终又道:“成与不成,我都替晋王感激四弟。”
徐础单独去求见尹甫。
尹甫一晚未睡,刚刚送走几名将领,听说徐础求见,立刻召进来,屏退随从,笑道:“比预料得还要顺利,杨彤彩众叛亲离,连他的侄儿、外甥都要杀他。”
“但是许多将领仍希望与晋军结盟。”
“嗯,我知道,等冀州军将晋、梁一同扫除,疑虑自然消除。”
“军心不稳,易生变故,尹大人这时候不可向部下隐瞒实情。”
“隐瞒?”尹甫露出一丝讶色。
徐础拱手道:“我只提醒尹大人一句,绝不多问,亦不会乱说。告辞。”
“别走。”尹甫想了一会,“不止晋王派人过来寻求结盟,还有一位派人暗中来访,别人都不知道。”
“嗯。”
“徐先生听说过汝南城主鲍敦吗?”
“听说过。”徐础没说自己认识此人。
“只要冀州军进攻晋阳,鲍敦会立刻除掉梁王。但这是我们达成的密计,应该宣之于众吗?”
第五百三十七章 劝离
鲍敦之所以归顺梁王,带兵前来攻打并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以为能够托庇于梁军,保护汝南城的安全。
让他大失所望的是,梁王无意保护汝南,甚至无意保护东都,任它被夺来夺去。
鲍敦观察多时,直到不久前宁王派人再度攻占东都,传令汝南在内的诸城投降,他终于确定,梁王对整个洛州都不感兴趣,只想立足冀州,然后夺取大梁故地。
鲍敦既没有进谏,也没有争论,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默默地等候时机。
听闻一支冀州军在秦北打败贺荣人,他相信时机已到,立刻派人来与这边联系,比刘有终早到好几天。
杨彤彩没听说过鲍敦的名字,对他的使者自然也不重视,根本就没有接见,推到尹甫那里,然后忘得干干净净。
使者将前因后果解释得清清楚楚,最后拿出鲍敦的信以作证据,尹甫怦然心动,因为他看到了同时击败晋、梁两军的希望,于是与使者暗中结盟,将他遣回并州复命。
“非我有意隐瞒,乃是因为我与鲍家使者有过约定,可徐先生自己猜出端倪,非我失信。正好请徐先生给我出个主意,这位鲍敦鲍城主是否可信?”
徐础想了一会,“使者是哪位?”
“姓兰,名叫兰若孚,徐先生认识?”
徐础摇头,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他自称是兰家远支亲属,称果武侯兰恂为叔祖,我看他年纪不大,像是世家子弟。他倒是听说过徐先生的大名,对你颇为倾慕。”
徐础笑了笑,然后道:“我不认得这位兰若孚,但是与鲍城主有过数面之缘。”
“此人可信否?”
“此人乃是汝南豪杰,天下大乱时,被推为城主,我率吴兵去往东都之前,曾在汝南立足,鲍城主归顺吴军,但是后来转投淮州盛家。梁王与宁王打算夹攻淮州时,鲍城主改投梁王,替他掠定并州,如今再生异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