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抗战狙击手_独孤手【完结】(22)

  “好小子!你弄到的这些东西,顶得上两个团的人马!”

  萧剑扬轻轻地咧了下嘴。不知怎的,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王耀武当即下令,将上等兵萧剑扬提升为下士,另外发奖金一百元。

  接着,他又问了问得到这幅地图前后的经过。萧剑扬大概地讲了讲自己在敌后的遭遇。

  王耀武听得很仔细,还不时点一下头。这名普通士兵的经历,似乎给了他什么启发。

  一旁的张灵甫倒是不作声色。

  送走了师长之后,他又返了回来,上下打量了萧剑扬几眼,然后从自己的警卫班里喊出了一名中士:

  “你,在战壕里跟他两天,除了拉屎之外不许离开半步!”

  一边说着,他一边从衣兜里掏出个土黄皮子的小本本,递给这名中士:

  “你给他记着,他每打倒一个鬼子,就记一笔。我倒不信,这个新兵蛋子的枪法有那么好!”

  那个弟兄接过本子,塞进衣兜里,敬完礼,正准备跟着萧剑扬出去,张灵甫却又把他叫住:

  “记着!他每打倒一个鬼子,你要仔细瞅着,要等半根香的工夫那家伙还没动静,才算打死。如果……”

  他略微寻思了一下,接着叮嘱:

  “如果那家伙是被拖走的,也算打死;可如果是给架着走的,就只能算是打伤。打死的,你在本子上画个叉;打伤的,你就画个斜杠杠。明白了吗?”

  此后的两天中,无论萧剑扬在战壕的什么地方,屁股后面总跟着那个团长派来的中士。这位弟兄时不时地掏出团长给的小本本,嘴里还叼着个铅笔头。

  两天过后,那名下士把小本本交还给了团座。本子里歪歪斜斜地画着12个“×”、7个“”。

  他还向团座报告了一句——

  由于很多时候仗打得实在太凶了,下士萧剑扬还有不少的射击战果没法子得到确认。

  (二)

  第三天晌午,一批增援的后续官兵补充进了51师的战斗序列。同时,上面传来了师长的命令:

  一线的各部队,抽调精悍的弟兄组成“袭扰队”——每队12人左右,配备一挺捷克造轻机枪,两支“花机关”。其余队员人手一支中正式,随身备弹两百发,胸前背后各4枚木柄手榴弹。

  为了加强近战中的火力,每名队员都配了一把自来得手枪。

  此外,每支“袭扰队”都编入了一名枪法出众的弟兄。

  【自来得手枪——就是驳壳枪。当时在中国军队中,这种手枪装备得相当普遍。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军队的精锐部队中(如87师、88师),连轻机枪射手都往往配发有这种手枪。】

  王耀武下这道命令,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刚到淞沪战场的时候,他曾下令组织过“奋勇队”对日军进行攻击。

  这种战法尽管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由于常常是“以强攻强”,自己方面的损失也很大。每次出击,活着回来的“奋勇队”弟兄寥寥无几———典型的“伤敌一百,自损九十”。

  那天听了上等兵萧剑扬的一番叙述,再加上这几天来的仔细观察,他意识到了一些情况。

  看来日军由于攻击进展过快,造成战线不严密,各部队的间隙比较大。这样一来,可乘之机就出现了。

  因此他下令组织精干的“袭扰队”,趁暗夜渗透进日军的战线,袭击鬼子防备松懈的软肋。

  ------------

  第二章 南京外围(2)

  ------------

  在命令中,他特别强调了2条:

  一、以强攻弱,欺软避硬。

  二、绝不恋战,该撤就撤。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51师的“袭扰队”频频出击。

  在实战中,他们时而一支人马单独下手,时而几支队伍协同动作,能打则打,打不了撒腿就溜。

  几仗下来,弟兄们的伤亡不大,战果却不俗,从不空手而归,每次起码带回一挺歪把子机枪、几支沾着血污的三八大盖。

  下士萧剑扬自然是“袭扰队”中的一把好手。

  “袭扰队”的屡屡得手,让全师上下士气大振,仗打得越发起劲儿。

  一来二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1师在淞沪战场上打出了名气。

  10月10日“双十节”那天,上海滩鼎鼎大名的《申报》不但刊发了报导51师战绩的文章,而且配发了一张照片。

  照片的内容,是51师在多次战斗中从日军那儿缴获来的战利品,高高低低的一大堆。

  作为带兵的人,王耀武很会抓机会鼓舞部下的士气。他当天就派副官带了十来个兄弟,从北郊的施相公庙赶到市区,大批收购当日的报纸。

  国币四分五厘一份儿的《申报》,一气收购了万余份儿,然后把这些还带着油墨香的报纸带回阵地,不管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每名军官、每个士兵人手一份儿——看不懂字可以瞧照片嘛。

  这一下子,全师上下的心都像被点着了一样,参战一个多月来的疲劳与伤痛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萧剑扬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识字的人之一,这要归功于早年他爹供他念的那几年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