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抗战狙击手_独孤手【完结】(33)

  队伍上新兵太多,瞅见鬼子的进攻就慌,再加上刚刚被飞机大炮轰得头昏心乱,结果还没等日本兵进入最有效的射程,就忙着开火了。

  二排长在战壕里东跑西颠,气得大骂:

  “都给我停下来!操!”

  他路过六班的轻机枪掩体,那个新来的机枪手正在喘气——20发子弹一个的弹匣,他一口气就打光了两个。

  二排长一脚踹在他的腿肚子上:

  “操!你这不是糟践子弹吗?”

  鬼子这次进攻并不猛,冲了一下就撤回去了。

  紧接着是猛烈的炮击,照着二连的火力点打。

  ------------

  第二章 南京外围(14)

  ------------

  趁着日本人炮火的间歇,萧剑扬仔细瞧了瞧那个长着四个翅的怪东西——好家伙!敢情是鬼子飞机扔下的炸弹,没炸。

  二排长也没闲着,他又猫着腰来到六班的轻机枪掩体。

  那个被他踹了一脚的机枪手,是从浙江来的小伙子,脸本来就白净,这会儿更是苍白得能搓出面粉来。

  “下回别那么慌了,啊?”

  看他脸白成那样,二排长尽量放缓语气:

  “多打点放,要短。”

  【点放——那时侯中国军队的士兵,一般把我们现在所称的“点射”叫做“点放”。】

  年轻的机枪手一面听一面拼命点头。

  二排长撤身刚想离去,“啪啪啪”,轻机枪掩体的胸墙上溅起了三朵小土花。

  排长何进财一下子乐了。

  “呵呵,相好的在跟你打招呼呢!”

  他冲浙江小伙儿挤了一下眼。

  见小伙子没明白是咋回事,二排长接着说:

  “这机枪啊,也会说话。这‘啪啪啪’,是小鬼子的机枪手在问你:‘怕了吧?’”

  浙江后生笑得露出了一口白牙。

  二排长倒严肃起来了。他抓过捷克造轻机枪,冲着小日本歪把子射来的方向,麻利地来了个三发点放——啪啪啪。

  “知道这叫啥吗?”

  他搁下机枪,头也不回地问了一声。

  没等回音儿,他就狠狠地自答开了:

  “这叫‘操你妈’!”

  黄昏之前,弟兄们打退了鬼子的三次进攻。不知为什么,日本人的这几次冲锋并不十分猛烈。

  等小日本退下去之后,二排长督促弟兄们抓紧时间抢修工事。

  萧剑扬跟班里的弟兄把那个没爆炸的鬼子炸弹刨了出来。

  就着还没黯淡的天光,萧剑扬瞅见炸弹上印着些洋字母。其中有两个瞧的比较清楚,一个像小号的马蹄铁,另一个像条曲里拐弯的蚯蚓。

  【“一个像小号的马蹄铁,另一个像条曲里拐弯的蚯蚓”——英文字母“U”和“S”】

  正巧,笔杆儿连长来二排的阵地巡视。萧剑扬他们就把连长请过来给认认。

  毕连长看了一眼,说是美国货。

  这时,二排长迎了上来,跟连长说件他很不放心的事。

  萧剑扬带着班里的弟兄退开了,搬着那个美国铁蛋往堑壕外挪。

  【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第51师师长王耀武曾回忆,“日军飞机仍占优势,且常向我轰炸及扫射。据第305团团长张灵甫报告,日机投下的炸弹,查有美国制造的字样。”】

  傍晚的风挺冷,吹来排长跟连长说话的声音——他们在谈重机枪的摆放。

  听起来,二排长坚持把重机枪从原有的国防工事掩体中移出来,可笔杆儿连长不同意。

  萧剑扬瞅了一眼那座水泥砌成的重机枪掩体。

  掩体上跟小窗户似的射击孔,像张缺了牙齿的嘴,在暮色里僵硬地咧着。

  (十)

  第二天是12月7日,阴历的十一月初五。论节气,是“大雪”。

  从这天起,萧剑扬他们正面的鬼子部队,陡地加强了攻击的势头。

  首先是炮火更加猛烈了。堑壕前面弟兄们辛辛苦苦整起来的一大片鹿砦,给炸得七零八落。

  日本人的平射炮更是打得凶,专找中国军队的火力点轰。班上的轻机枪给逼得东挪西藏,打几个点放就得换个射击位置。

  【鹿砦——设置在防御阵地的前沿、用于防止或阻滞敌方进攻的障碍物。一般由树干、树枝经削制而成,下端埋在土里,露出地面的部分形似鹿角。

  鹿砦大致分防坦克、防步兵两种。以削去小枝的较粗树干交叉设置,用于防敌方坦克的,又叫树干鹿砦;以削去小枝的树枝交错或并列设置,用于防敌方步兵的,又叫树枝鹿砦。】

  鬼子步兵的冲锋也加上劲儿了。

  就在这节骨眼儿上,排里那挺窝在水泥掩体里欢叫着的二四式重机枪,突然哑了。

  趁中国人的压制火力一下蔫儿了,一个波队的东洋兵迅速逼近到二连的堑壕跟前。

  双方对着甩开了手榴弹。

  半空中升起了两排黑色的小圆点,在硝烟中交错滑过——从战壕里向外飞的,是中国人的木柄手榴弹;从战壕外往里飞的,是日本人的铁瓣儿疙瘩。

  【波队——日军步兵在向对方的防御阵地发起冲锋时,会排成几列波状的冲击线,这种冲击线被称作波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