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驼峰航线_刘小童【完结】(126)

  老人们说,抗战结束后,那时谁要在中航工作,就像现在人们说起在"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工作一样,足以把对方羡慕得要死。

  老人说,中航抗战时期还不行,毕竟牺牲太大。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发展起来,飞机一下子就扩充到60多架,远东第一,世界第六。在香港,我们在地上走,前面得马上让路,那时的什么"国泰"啊、"日航"啊,算得了什么啊,都不在我们眼里。

  我们起义前,潘国定住别墅、开跑车,一个月工资是两千多美金。

  主要是有序,一切都按制度做事,于是,不管总经理怎么换,在邦德的调理下,中航的一切按部就班,也没有因为中方领导的频繁更换而有"一朝君子一朝臣"的现象发生。

  所以无论总经理怎么换,它不乱。

  正如飞越"驼峰"的非常时期,伤亡那么大,也没有在哪个环节出现差错,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所以"驼峰"空运最紧张时刻,反而看不到邦德的身影。

  与显摆、张扬的美国佬不同,当初开辟驼峰航线时,中国航空公司也没有大张旗鼓地鼓噪,而当战争结束,需要关闭驼峰航线,也没有人搞一个什么轰轰烈烈的"闭幕式",一切都在悄然之中条理分明地进行。

  几乎是问遍了采访中的老人:"中航是什么时候停飞驼峰航线的?"老人们的回答倒是让我十足的吃惊-没有一个人能说出确切时间。

  在资料中,我找到了答案:和印中联队不同,中国航空公司把驼峰航线一直延续到1945年11月29日以后。

  有史为证:1945年11月29日,中航96号C-47在执行汀江-昆明途中遇险。

  机长黄景仰、报务员涂健脱险,副驾驶潘敬遇难。

  之所以能有人脱险,是因为已经飞离了驼峰航线。

  仗,打完了。美国人走了,印中联队撤离了。所有带不走的家什他们要么卖的卖、要么送的送,中航不行啊,在汀江、加尔各答的很多"家底"还得一点点搬运回国,这就是为什么中航一直在驼峰航线上飞到1945年底的原因。

  我曾问过多位中航的老人,驼峰航线那么险恶,从始至终,难道就没有逃兵?

  "没有。据我所知,没有。"宁衡老人这样回答我。

  "胆小鬼是不来中航的。"陆元斌说。

  非常难见的一景-印中联队C-47编队从阿萨姆起飞,即将穿越"驼峰"。

  梁鹤英:"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没有,一个都没有!"李宏揆盯着我看了半天,最后在牙缝中愤愤挤出一句:"一群亡命徒!"

  ------------

  不是最后的最后起飞

  ------------

  看出日本人坚持不了多久的"火候"后,将军知道,告别上帝的弃地-"驼峰",已经是指日可待。

  滕纳的动作很快。

  1945年8月2日上午,老天也如同有了预感,天空一扫往日之阴霾,阳光明媚。

  离往日本扔原子弹还差几天,看出"形势"即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将军再一次钻进C-54机舱、坐到了驾驶盘前。

  汀江、恰堡(CHAIBOC)、叟奎莱廷(CIRCULATNG)机场(后两个为备用机场,对外统称"汀江",相距很近。笔者),500架C-47、C-46、C-54依次排列在停机坪上,整齐待发,他们正等待着最后的命令。

  又一架历经艰险穿越"驼峰"的C-46回到昆明。在驼峰空运的最后阶段,每天有650机次在中国着陆。

  将军拿起送话器:

  诸位: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日本人离上帝越来越近了,而我们,恰恰相反,即将远离这个连上帝都不来的该死地方。这,意味着"驼峰"、这条令人恶心、生畏的航线今后只会出现在各位的梦中。今后,等我们进入老年,那时,但愿是一个没有战争的年代,我们可以安静下来回忆年轻时代的往事。我们会想,在飞越"驼峰"的三年中,我们虽然在这里失去了无数的伙伴、丢掉了无数飞机,但是,我们却做了一件几乎无人能做的事情,那就是,我们曾无数次地飞越了"驼峰"!我们还活着!

  明天,我们就要告别这里,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次穿越它。我们联队所有的飞机都将全部起飞。我知道,每架飞机上的诸位都是勇士,我现在命令你们,不仅要活着过去,而且,还要活着回来!

  上帝保佑,起飞!(注二) 在印中联队,这是文儒的将军惟一一次慷慨激昂的讲话。

  轰轰轰…三个机场上的500多架飞机顿时马达轰鸣,螺旋桨叶片的旋转如同万匹脱缰奔腾的骏马。

  跑道,一架架飞机加速、腾空而起,最后消失在蓝天之中。

  三个机场,印中联队加上中国航空公司三十多架,一共近600架飞机同时起飞,大的、小的,两发、四发,遮天蔽日驶向它们的目的地-中国,昆明。

  郑家琼:"那天的场面壮观,空中的飞机像乌鸦一样,密密麻麻的。日本人也没了,天气又好。往常也有和他们一起走的时候,但飞着飞着就散开了,到最后还是孤零零。

  那天不是,前后左右,一直都有,不是他们就是我们中航的。在'驼峰'上,沿着起伏的山势飞,他上我下,我进他出,太兴奋了。"许承基:"巫家坝机场平时就繁忙,平均74秒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那天更是破了纪录,可能都不到一分钟。我们刚一落地,没滑几米,速度还没减下来,塔台就喊了,104、让开,马上脱离跑道,后面下来了。赶紧就得脱离,往滑行线上拐。本来速度就大,再加上急转,身子都斜得快甩出去的感觉。回头一看,好家伙,后面一个点跟着一个点,像用绳子连成串一样,更像一条线从空中飘曳到地面…"吕和声:"据说那天平均四十多秒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巫家坝机场落不下,很多转场到附近的备降场去了。"滕纳要求他的飞行员快装、快卸、快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