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清朝当海盗_自由与荣耀【完结】(343)

  新编的陆军航空警备团开到了凤凰山,老老实实担当起站岗放哨和抬头看天运动脖子的任务。而且,这一个团还不够,以后还要扩,还要在陆军团里培训地勤人员,场站维修服务人员,军械师……

  因此,龙剑铭的电令一丝不苟甚至超过要求N倍地执行下去了!中国的航空工业就此开始从高起点上大发展,中国军队的航空兵,也用极快的速度在组建、训练、成军。

  报纸这个媒体,很快就把四川研制出飞机的事情捅了出去,不过,没有掌握确切数据的媒体只能干巴巴地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四川某工厂研制的飞机成功试飞。

  这个新鲜玩意真成了玩意。在满清朝廷里,飞机是啥玩意?是钱多的没地花的额附搞的玩具!在国人的眼里,那是个危险的事情,想想啊!一辈子都在脚踏实地的走路,突然这脚腾空了……啥滋味?不好受!只有有一定知识文化的青年学生们对此非常关注,其中,有一个已经买好船票准备去美国旧金山的青年,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就是冯如。去旧金山的船票本来是民兴会广东分会给这个留学生准备的,在他的要求下,变成了去四川航空学校报到的路费。

  在国外,四川发生的这码子事情产生的效应等于一颗拇指大的石头投进太平洋中心,人们连水花都看不到一个。不过,那石头刚好打在一对兄弟的头上。莱特兄弟傻眼了!怎么中国也能造出飞机了?去看看去!怎么去?找美联呗!

  事实上,在另外一个时空的历史中,人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才认识到飞机的价值。而在1904年,莱特和其他的飞机发明家搞出来的东西是粗陋的玩具,是丝毫引不起军事家、政治家兴趣的玩具。甚至在民间募集点资金进行深入研究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当然,基于这种心理的各国军方,并没有把四川新军的诞生地出现的这么个事情看在眼里。他们主观地认为,飞机是玩具。直到1907年的一次海战,飞机在进行了惊人的表演以后,世界才开始震惊。

  越是这样,在北京城里的龙剑铭越是偷着乐。在美联船舶提供给美国海军五艘战列舰后,美国海军的大西洋舰队迅速地装备上了这划时代的战舰,而且美国人还把首舰开到了英国做了一场友好访问!战舰的建造理念迅速在影响着英国海军,中纵置主炮的观念和汽轮机应用很快就被英国的阿姆斯特朗船厂接受,英国海军的新型战舰无畏号提前开始建造了。而德国也决不示弱,也启动了新型战舰的研制计划。这,是龙剑铭带给世界海军的冲击。而美国陆军的换装和日本、法国得到的速射炮,还有英国人自己知道的在西藏的教训,使得陆军的武器技术加快了更新的步伐。

  没有不透风的墙,世界军事技术的变革因龙剑铭的美联而起,因日俄战争而起,因英军在西藏的惨败和在北部湾受到的惊吓而起。而这种变革,在国家关系错综复杂的世界,很快就演变成为军备竞赛!也很快演变成为各国军方对更新技术源头——美联集团的再次注意!美联的大老板龙剑铭身上,又开始聚集了大量的、不怀好意的目光……

  第17节 保皇党

  张謇与端方的谈话很顺利,在张家港建设新军港和工业基地的事情得到端方的大力支持。且不说端方和龙剑铭的交情,就说这么大工程和这么大笔的资金投入,是任何一个想做出点政绩的地方官可遇不可求的好事啊!因此,端方并没有觉得自己帮助了拜把子兄弟,反而觉得又欠了一点人情。所以,当场就拍了板,立即下文江苏巡抚衙门(苏州)按照中国重工业总公司的要求行事。对四川新军调拨一部担任工业区和军港守卫的事情,也是一口应承下来。

  这个事情,其实端方是要担一定风险的!在上海的周边,中国军队的调动是要受列强干涉的,何况,是传说中打败英国军队的四川新军驻防张家港呢!这里,离上海也就100公里的路程,可以说是朝发夕至。端方有端方的打算,南洋第十镇正在编练,有四川新军来做个样板,新军编练的成效可以大增不说,顺便给南洋十镇搞点军械,也在情理之中嘛。上海制造局那些破烂玩意给龙剑铭一整治,那还不成为成都兵工厂那样的军械厂?这制造局是谁管理?南洋大臣端方啊!

  张謇办成了事情也没多耽搁,他还得回上海去找张澜,这个张才是龙剑铭在华东的真正代表,《中国时事报》的总编。张謇要动用更多的力量,非张澜出手不可。

  对与张澜见面说事情,张謇心里是有点发虚的。自从上次张謇拉张澜入保皇会不成以后,两个人就有点不对路了。

  张謇,在政治上是趋向于用办洋务、办新学来强大国力的,从自身有大量产业的角度出发,他不赞成暴力革命。他害怕那种兵荒马乱的世道,在那种时候,倒霉的首先是自己名下大大小小的产业!因此,前些年的维新运动,张謇是颇以为然的,百日维新失败后,张謇仍然与流亡在日本和加拿大的康有为、梁启超保持着联系。仍然寄希望于满清朝廷接受变法、改良政治,支持光绪皇帝亲政。后来,康有为去加拿大,接受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梁启超在日本,也接受了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度,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世界第一大国,一个是亚洲强国,恰好都是君主立宪制度。因此,康有为和梁启超就自认为找到了改良国家政体的妙方,又转而倡议君主立宪。这种论调,恰好符合了资本家和地方督抚的需要,因此,成为1904年中国叫得最响的政治口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