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不太灵通的奥斯曼帝国苏丹,刚刚才从德国人嘴里听到中俄战争爆发的消息。这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可跟1904年2月的好消息一样,是绝对值得庆贺的!要不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恐怕高加索以南的地区就在那年给俄国人占去了。如今,中国人击败了日本人,又跟俄国人在漫长的国境线上激战起来,很明显的,可以遇见的是:这场战争将会是旷日持久的,是对奥斯曼帝国有绝对利益的战争。
跟大中华帝国结盟,共同对付俄国!可,中国人会跟土耳其结盟吗?两个国家相隔千山万水,彼此之间也没有太多的交往,眼下,除了一个对付俄国的共同利益以外,实在找不出理由能让奥斯曼帝国和大中华帝国结盟。
就在中国皇帝和土耳其苏丹为难的时候,可爱的德国人跳了出来!
对德国而言,消除在背后的军事威胁,是未来实施《史利芬计划》的战略基础。因此德国的新任总参谋长毛奇将军积极主张与土耳其建立某种同盟关系,而中俄之战,又把中国这个潜在利益伙伴再次推到德国皇帝和总参谋长的面前。中德之间,建立直接的同盟关系显然会遭到英法两国的极力抵制,可是德国和中国彼此不直接结盟,而是通过土耳其作为桥梁,成为事实上的盟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为高明的主意。
德国人并没有发现,当初他们就是想以中国为桥梁和美国结盟的!
而今,这种模式又用到了德国、中国和土耳其三国关系的协调中来了……
因此,德国很快就向奥斯曼土耳其表明了态度,也向北京打了一个征求意见的电报。这个电报,此时正捏在外交大臣唐绍仪的手上,而唐绍仪也嗅出了这份电报的价值,现在正坐着新配发的金龙牌轿车赶往总参谋部。
唐绍仪作为在民兴会内部很快就上升到最高层的前清官员,其本身是第一批留美童生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对内安抚好袁世凯集团的那帮子人,对外能够挑起外交大臣的重担,还能就国际关系发展的战略问题给龙剑铭提供咨询帮助。因此,这样的人才在龙剑铭的眼里,不挤进前十位才怪!
外交大臣很清楚手里这份德国外交电报的价值。国防军中东特遣队的计划他清楚,甚至知道司令官是干永图海军少将,参谋长是新转入海军的刘大柱海军上校(很有趣的是:刘大柱升官的速度跟马守禄有一拼)。
1906年7月5日,大中华帝国外交大臣委托德国驻华大使雷克斯,发出了对奥斯曼帝国全权特使的邀请电。
第二天,奥斯曼帝国全权外交使节夏马尔中将在君士坦丁堡登上了开往东方的军舰……
第28节 杜奈=废墟
从纳霍德卡登陆场上岸展开的部队越来越多,补给的问题开始突显出来。已经上岸的五万部队依靠纳霍德卡一个滩头登陆场实施补给,就算是把驳船的船工和辎重部队的官兵累死也完不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极限!任何事物都有他的极限。就海参崴集群的庞大兵力和纳霍德卡登陆场的承载能力这对矛盾来说,集群辎重部队指挥官杨丙乾准将和他的部下们已经到达了极限。
摆在刘亮、丁开嶂和李仲华三位少将面前的,是如何在陡峭的海岸线上尽快开辟另外一个登陆场。杜奈角俄国要塞控制下的托庇斯卡尔村的滩头,自然地汇聚了三位将军的目光。
龙兴、龙飞、龙腾三艘战列舰又集合在一起,在杜奈要塞外海面上排成一条战列线。战舰以左舷对敌,展开了一轮轮的齐射。
杜奈要塞司令官别尔卡洛夫少将躲在深深的地下室里,一边承受着中国战舰绝对优势的火力攻击,一边和部下们计议着集中兵力,打破中国军队堵在杜奈角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的阵地。
马灯不停地被巨大的爆炸震波摇动着,使得这个地下指挥部里的光线显得很诡异,低级的军官不得不又点上了一盏瓦斯灯,供地图前的将军们照明。
“我们的背后,就是在这,连特卡村,有大约一万中国军队在布置阵地,截断了我军撤退路线。62师组织了几次试探性进攻都被打了回来。各位,现在的形式是,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拖延了。在中国战舰的巨炮前,杜奈,不再是坚固地要塞,而是迟早会被夷为平地的废墟,对,是废墟!”别尔卡洛夫少将的右手握成了拳头,在话音刚落的瞬间重重地砸在地图桌上,以加重他的语气效果。事实很明显,拥有两个海军岸炮团和一个陆军野战臼炮团的杜奈要塞,完全成为中国战舰训练炮击技术的靶子。在14公里的距离上,俄国大炮完全不能对中国战舰形成危险。勉强发射出去的炮弹,只是可笑地落在中国战舰前面几百米处,腾起表示“欢迎”的巨大水柱。与此对应地,是中国海军战舰找到了俄国炮兵阵地和主力炮台,调动了密集而威力巨大的火力在一一摧毁着俄军的炮兵以及俄军的士气。
其他几个师级军官无奈地对望着,彼此交换着毫无把握的目光。对这些将军们来说,没有比22师三个团的步兵和精锐的哥萨克骑兵旅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内就歼灭更为可怕的事情了。让手下的部队脱离战壕和工事、脱离半永久的碉堡去冲击可怕的中国人的阵地?那不是找死吗?
将领们清楚,是海军上将和滨海集团军司令官给要塞司令下达了严令,一条毫无道理、愚蠢至极的命令:放弃杜奈,增援符拉迪沃斯托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