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清朝当海盗_自由与荣耀【完结】(929)

  “第二,决定派出志愿军以后。军事上如何与政治上协调以达到帝国的战略目的?我看大可以分成两步来走。首先,解决志愿军到昔兰尼加参战的问题,名义是穆斯林世界的兄弟间互相支援,这个勉强可以说通,也符合现行地国际准则。参战部队要到达战地,那么帝国政府就要做出比较强硬的姿态。一方面是表示和平愿望,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一方面是在波斯湾以及泛穆斯林地区鼓动舆论,给志愿军的出兵提供良好的政治空气。那么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的国际政治问题是:迫使英国在北非战争期间对志愿军人员、装备、物资让路,采取的手段为利益共享和适当的加入协约国集团的表态。同时,阻止土耳其快速倒向德国,激化英土矛盾,让意大利的战略地位因此突显出来。这,可以通过志愿浑出兵本身和一点点在续约方面的表示即可。同盟条约我们不续、羁縻土耳其才是上策。志愿军完成出兵到达战地后,战争的态势肯定会出现改变。不是我本人瞧不起意大利军队,这个国家没有继承他们的先祖罗马帝国的传统,文艺复兴带来的自由散漫习气让意大利军队先天不足;贵族军官们的素质我看跟以前的俄军差不了多少。基本可以这样来评价他们。比1907年的俄军略微强壮一点。”

  “第三,意大利军队在遭遇志愿军和土耳其军队的抵抗甚至反击后,有没有能力扩大战争?他是继续增兵赌博还是寻求政治解决?可以这样来看:工业生产能力和军队的准备工作,意大利远远没有做好应付扩大后的战争的准备。只要痛打他一顿后给个台阶下,寻求政治解决的可能性相当大。在这一个阶段,帝国就要考虑如何摆放欧洲天平了?以意土战争的谈判来推动意大利、土耳其快速确立阵营,他们握手言和共同加入同盟国也不是不可能。怎么做到这个结果呢?一是帝国通过志愿军出战得到的既得北非利益可以分给让路的英国,这样一来意大利会怎么想?噢,自己被英国人耍了!本来自己想去抢土属北非,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给英国人做了嫁衣裳,英国和意大利的关系会就此恶化下去,意大利对中欧同盟的背叛就不会再发生。那么,英国要维持地中海利益就要对付意大利人了,此时,志愿军转为正式驻军就可以得到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谅解甚至欢迎。帝国达到这个目的后,然后无可奈何地对土耳其抱歉地说:不能续约。这样实际就造成了意大利对中欧同盟的责任确立和土耳其加入同盟,欧洲的平衡打破了,战争危机也临近了。”

  “陛下!我们还没有做好参加世界大战的准备,提前介入世界大战不符合帝国的利益。”方维志提醒道。

  “宏明,稍安。”龙剑铭抬手压了压,用手里的铅笔指了一下墙上的地图道:“北边我们还有棋子没有用。俄国!这个平衡被打破后也要恢复过来或者是给协约国家一个恢复过来的希望。怎么给希望?另外一场战争!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国家正在谋求脱离土耳其的控制,借俄国之手去帮帮他们会怎么样呢?土耳其的力量会被极大的削弱,投机成性的意大利也会向巴尔干伸手。这样一来,同盟国或者是同盟国潜在伙伴中会出现矛盾,也就是意大利和土耳其地再次利益冲突。事情,又回到原点上,可帝国却实在地通过这些运作在北非驻扎了志愿军,取得了石油利益。面对巴尔干因此要爆发战争,我们只要去联络国际社会控制其规模就行了,他们怎么打?在不牵扯出欧洲大国加入战争的条件下,随便他们去!帝国还得赚一把军火钱。”

  岑春煊摇了摇头,不过不是表示反对意见,而是他被皇帝“用新战争来解决老战争遗留问题,维持平衡”的方法搞得有点头晕了。还好,总理大臣在摇晃过脑袋后想明白了,体会到了真意。

  皇帝是用北非意土战争来捞好处,达到战略目标,再把巴尔干的问题通过俄国去激化,转移世界的注意力并消耗土、意、奥三国国力,再次求得欧洲局势在巴尔干的连绵战火中地平衡。险棋也是妙棋!帝国通过波斯志愿军,将得到北非的石油开采权和驻军权,促使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升级却又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还可以在军火销售上赚上一笔。

  这样一来,连德国也搞不清楚帝国真正的态度了,只能把仇恨的目光转移到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身上,加紧去战争准备。不知这皇帝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唐绍仪也明白了,他站了起来有点激动地道:“这样,带国实际上又得到了两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表演的机会。至少可以做出这么一种姿态来,谁先动手开仗帝国就反对他!这种姿态可以保持到我们需要的机会降临。当然,这种姿态下并不妨碍我们去撺掇德国或者法国开仗。

  时过境迁,因势而异嘛!诺贝尔和平奖不发给陛下还真说不过去。要不帝国也组织一个什么国际奖励基金,搞个大中华帝国皇家奖励?哈哈……“

  唐绍仪最后一句插科打诨的话瞬间就把办公室里紧张的气氛调节的轻松起来。

  ……

  1911年春,摩洛哥首都非斯爆发反对素丹和法国侵略者的人民起义。5月,法国以保护侨民为由,占领非斯及其它城市。德国向法国要求割让部分法属非洲殖民地为补偿未果,于7月1日借口保护本国商人,派遣炮舰“豹”号开往摩洛哥港口阿加迪尔,因此导致战争危机。史称“豹的跳跃”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英国认为德国此举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威胁,表示不惜因摩洛哥问题与德国一战。大中华帝国适时地站了出来,派遣外交部副大臣伍铭枢前往欧洲进行和平斡旋,提议由德国、法国、英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解决摩洛哥问题。之前,所有中国石油技术人员从爆发危机的北非撤离,摩洛哥石油勘探和开采工作陷入瘫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