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者经过对现场的考察,发现了昆明池附近有西周文化的遗存。《三辅黄图》卷四《池沼》说,汉武帝挖凿昆明池时,出现黑土,询问东方朔是何缘故。东方朔说,西域胡人知道。于是问胡人,胡人回答:这是“劫烧之余灰”啊。
以“劫灰”解释昆明池底的黑色土层,推想应当是佛教传入中原之后形成的说法。唐代诗人杜甫“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元稹“僧餐月灯阁,醵宴劫灰池”,李商隐“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韩偓“眼看朝中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等诗句,都使用了昆明池黑土为劫后典故。昆明池劫灰传说,或许曲折反映了汉武帝时代开凿昆明池的工程中,前代灰坑一类生活遗迹曾经因此受到破坏。
余灰的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朔云:‘不知,可问西域胡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唐人胡曾《咏史》诗中有一首《昆明池》,其中写道:
欲出昆明万里师,汉皇习战此穿池。
如何一面图攻取,不念生灵气力疲。
诗句中发表了对“汉皇”一意“攻取”而不顾百姓疾苦的批评。温庭筠有《昆明池水战词》:“汪汪积水光连空,重迭细纹晴漾红。赤帝龙孙鳞甲怒,临流一盻生阴风。鼍鼓三声报天子,雕旌兽舰凌波起。雷吼涛惊白石山,石鲸眼裂蟠蛟死。溟池海浦俱喧豗,青帜白旌相次来。箭羽枪缨三百万,踏翻西海生尘埃。茂陵仙去菱花老,唼唼游鱼近烟岛。渺莽残阳钓艇归,绿头江鸭眠沙草。”诗人感叹“茂陵仙去”也就是汉武帝的生理寿命结束之后,当年“箭羽枪缨三百万,踏翻西海生尘埃”的英雄胜迹,只留下一派鱼雁和谐的自然的静谧。
所谓“西南夷”以及邻近的部族群中,较大的部族联盟有夜郎、滇、邛都、徙、莋都、冉、白马等。唐蒙向汉武帝建议,“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万,浮船牂牁,出不意”,是制服南越的奇计。汉武帝于是委任唐蒙为郎中将,开通夜郎道路,说服夜郎侯及周围的部族首领归附汉王朝,在这里设置了犍为郡。又组织巴蜀卒修治道路,自僰道直通牂牁江。司马相如也受命以郎中将身份到邛、莋等部族宣扬汉王朝的神威,终于使当地成为蜀郡的一部分。司马迁记述:“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滇王降汉,欢迎中央政权派遣官吏,并请求入朝。汉武帝以其地为益州郡,赐予滇王王印,让他继续管理原有的臣民。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证实了这段历史。
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发军五路征伐南越,其中就有“越驰义侯遗别将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牁江”,来自夜郎的部队沿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水路而下,计划与其他四路大军在番禺(今广州)会师。事实上,夜郎军还没有赶到,南越国已经平定。但是这一计划的拟定,说明汉王朝对西南夷地方已经实行了有效的控制。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王朝的使者来到滇国时,滇王对汉使者说:“汉孰与我大?”使者来到夜郎国,夜郎侯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他们各自作为当地的主宰,不知道汉的广大。于是后来有了“夜郎自大”的成语。
汉武帝不仅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特别显著的功绩,他本人的“文采”,历代也多有学者加以赞扬。
汉赋的成就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丰收的季节,中国古代文化的盛世。
汉赋的成就,在当时的文化收获中最为辉煌夺目。
赋,是从骚体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赋的成就,也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汉赋,当时是文学的壮流。《汉书·艺文志》著录文学成就“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中,有“屈原赋二十五篇”等“赋二十家,三百六十一篇”,“陆贾赋三篇”等“赋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孙卿赋十篇”等“赋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客主赋》十八篇”等“杂赋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总共多达78家,占诗赋总合的7358%。篇数合计多至1004篇,占诗赋总合的7618%。其中除个别先秦和“秦时”作品外,均为西汉作品。
西汉早期的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枚乘的《七发》,开汉武帝时代长篇赋的先河。
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名家名作迭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司马相如及其作品。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这一时期赋作中有代表性的精品。这些赋以气势恢廓,景物迷离,词藻华美而绮丽为特征,正反映了当时文化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方铭先生在分析汉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时,强调其色彩特色,有“色彩绚烂,气势雄奇,醉人心魄,迷人魂梦”,“绚丽而不失深沉”等评价,称赞其“鲜明而丰富的色彩夺人目精”。在对汉赋的典范进行讨论时,又有“形象生动”的“彩色的骚体句式”诸语。汉赋的华丽风格,是和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流气象相一致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