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后勤问题,艾森豪威尔还清楚地认识到,西线的德军虽然崩溃了,但德国本土仍拥有随时可投入战斗的后备军,那个该死的“无条件投降”原则将使德国男女老少齐动员,为保卫家园价死抵抗。因此,企图以少量乓力向前突击,越过莱茵河孤军深入德同腹地,那只能陷入德国“总体战”的汪洋大海之中,象当年汉尼拔之深入罗马,拿破仑之深入俄国,最终将面临不可避免的失败。绝不能搞“一路突击”,那只会对敌人有利。
9 月2 日,他从格朗维尔飞往沙特尔,前去与第12 集团军群会商下一步行动。巴顿和霍奇斯都被通知前去与他见面。这是巴顿两个多月来第一次见到艾森豪威尔,但他一进门就发现最高统帅对他下冷下热,连句“干得好”的祝贺话都没有。会谈中,他还发现,艾森豪威尔已不再相信对德战争能够迅速和轻易地打赢,“他事事小心谨慎,因为他从未上过前线,对实际战斗缺乏感性认识。”
布莱德利、霍奇斯和巴顿都主张在德军溃逃、齐格菲防线几乎无人防守之际,一刻不停地实施追击。布莱德利认为,只要全力以赴,就能突破齐格菲防线到达莱茵河,并在一周之内在河东岸建起桥头堡。霍奇斯主张立即进兵,一分钟也不能停顿。巴顿表示:“齐格菲防线还没有部署兵力,德国佬
在这一地区阻止我们的力量即有也很小。如果你让我去,并给我提供我们所需的物资,我们可以在10 天内到达德国的莱茵河。”
但艾森豪威尔却说,你们可以进攻,但要等到蒙哥马利夺取了安特卫普以后再说,因为他拥有后勤补给的优先权。道理很简单,一幕剧中只能有一个主角,别人只能等下一幕。
“要知道,”他说,“我们的进展已经如此神速,即使面对十分微弱的抵抗,要在大部分战线上进一步前进都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越接近齐格菲防线,后勤补给线就拉得越长,最终我们将不得不有一段时期无法作战。潜在的危险是,当我们暂时停滞不前时,敌人将能从各地凑集零散的部队迅速整编,以保卫齐格菲防线或莱茵河。从全局来看,很明显,我们现在必须作出空前的努力在各地拖住敌人。”
“可是,艾克,”巴顿嚷道,“只要你不减少给我的供应,我就可以推进到德国边界,摧毁那条该死的齐格菲防线。我愿用我的名誉担保。”
艾森豪威尔冷笑道:“小心点,乔治,你那个名誉现在值不了几个钱。”
巴顿被这句话明显地刺痛了,但他按捺住心中的愤懑,提了提皮带,淡淡一笑说:“我那个声誉目前还不错。”
巴顿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艾森豪威尔滔滔不绝地谈论未来的德国大战役,我们却向他保证,只要现在就进攻,德国人再也没有力量阻挡我们。要等待观望,那势必要等出一场德国大战役。”
布莱德利把9 月2 日说成是“漫长而令人厌倦的一天”,他对被摆在次要地位感到很不是滋味。巴顿感到艾森豪威尔明显地疏远他了,但当他吼叫着:“我的士兵可以吃他们的皮带,但我的坦克必须加油”时,最高统帅保证他马上可以得到汽油。
艾森豪威尔这一天也够倒霉的了,在返回格朗维尔的途中,他的飞机因突遇风暴而迫降在一块海滩上。当时正值涨潮,他帮着驾驶员把飞机拖出海滩,以避开上涨的潮水。拖拉中,他不小心扭伤了膝盖,疼痛难忍。驾驶员扶着他一瘸一拐地走上一条乡村马路,在倾盆大雨中狼狈而行。幸而在半路遇上一辆美军吉普车,车上的8 个士兵把他抬上前座,其余的人都挤到后座上。艾森豪威尔后来说:“我至今仍不明白,其他的人究竟是怎么挤进车的,又如何设法把我的驾驶员也弄上车的,但他们的确都上了车。”回到指挥部,他被迫卧床两天,并在腿上打了石膏。
在他卧床的那两天,布莱德利在前线做了两笔大交易。他先到亚眼登普西的指挥部会晤蒙哥马利,把前一天艾森豪威尔同意在拿下安特卫普后恢复“两路突击”的计划告诉了他。蒙哥马利当时给布莱德利的印象是:“他好象完全同意这个计划。”接着,第二天,当他得知安特卫普已下,又急忙跑到沙隆去找巴顿,答应他可得到集团军群全部补给的一半,要他赶快上路,向摩泽尔河进军。
巴顿高兴地看到,在他和原来亲近的艾森豪威尔疏远的同时,他和原来疏远的布莱德利却变得亲近了。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布莱德利现在是巴顿狂热的毫无保留的支持者,他急切地要巴顿跃马扬鞭。巴顿心领神会,披甲备鞍,象一名演员在中场休息后又可以尽情表演了。他对埃迪说:“准备向曼海姆和莱茵河挺进吧,别担心你的翼侧!”对沃克,他说:“到梅斯见!”
整个指挥所都随着他的激动而颤动,过去一周的忧郁沉闷气氛一扫而光,人们沉浸在一种胜利在望的情绪之中,布莱德利注意到:“这种乐观情绪甚至蔓延到各级司令部。参谋人员都屏声静气地清点物资,并谈起回家过圣诞节了。”
第二天拂晓,巴顿一声令下。蛰伏己久的第3 集团军前线顿时沸腾起来。
然而,在第3 集团停顿了五天之后再次前进时,却在摩泽尔河畔遇到了意外而疯狂的抵抗。进攻受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