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三卫天下无敌,对方同样是极其强悍的战士,双方在西域边境惊天一战,特种部队战死八千,阿拉伯三十万全军覆没。
只可惜战后清点全军的时候,众人才发现了一个天大的损失,原来这一战虽然大获全胜,但是大唐的长乐公主却战死在沙场之中。
噩耗传遍天下,特种部队悲痛欲绝,彼时恰好有一个青年被人从吐蕃私牢中救出,闻讯之后只是默默发出一声长叹。
“长乐,祝福你……”
这个青年长叹之时,有人分明看到他满脸都是热泪,似乎在缅怀一段逝去的感情,又似乎终于从某种苦楚中解脱出来。
从那天以后,华夏帝国的百姓再也没有见过长孙冲,那个青年毕生坐镇吐蕃高原,再也不曾回归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
华夏帝国,岭南浩土。
烈日炎炎高照,火辣犹如毒蛇,然而再炎热的天气也压不住百姓们亢奋的心,每个人的脸上都灿烂着满足的微笑。
岭南四季如夏,没有春夏秋冬这一说,当十万西府三卫远在吐蕃奋勇征战的时候,华夏帝国迎来了第一个丰收的时刻。
有风徐徐而来,吹出一片稻浪,放眼四下而望,但见千里沃野金黄,韩跃负手站在稻田边缘,脸上同样带着满足和欣喜。
这时有个礼部官员愁眉苦脸上前,语气明显带着又惆怅又无奈的苦求,小声道:“陛下,陛下,臣等求求您了,及时将至,请换礼装,几百万民众都等着您开镰收割,陛下万万不可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啊……”
原来是要韩跃换礼服,然后举行丰收告天的开镰之礼,这种礼仪在中原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没到收获之节皇帝们都要这么干。
“陛下,陛下……”
礼部官员见韩跃不语,忍不住再次小声苦求,这货已经急的满头大汗,心里不断在骂着某个人的老娘。
他不敢骂韩跃,骂的是推他出来的礼部同僚,众人都知道陛下不喜欢冗繁俗套,所以逼迫陛下换礼服绝对不是什么好差事。
但是再难的差事也得有人干,他们礼部官员就是吃这碗饭的。
韩跃仍旧负手站在稻田边,目光遥遥眺望着眼前一片金黄色的蹈海,他如今威势越发强大,即便静默不言也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个礼部官员汗水涔涔而下,不断挥舞着袖子去擦额头。
吉时马上就要到了,然而陛下始终没有换礼服的打算,如果耽误了开镰收割的礼节,他怕是第一个因为此礼被撸下去的礼部官。
也就在这个时候,韩跃终于转身看了他一眼,然后淡淡微笑道:“朕有一事不明,丰收和上天到底有什么关系?所谓粮产丰足乃是百姓勤劳所致,为什么一定要让朕换上花里胡哨的礼服去感谢上苍?朕凭什么感谢上苍,他从来不曾插手帮助我的子民?”
礼部官员哑然无语,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他总不能跟韩跃说,丰收就是上苍风调雨顺的结果吧。他也是经历华夏帝国开国的官员,一路从大唐追随韩跃到了岭南,一年前刚来此地的事情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所有人都在为吃喝而发愁。
移民的时候,游游皇妃为了保证百姓饿不死,一路走一路抢,抢光了沿途各府各县的官仓之粮,至今大唐那边还有户部官员来信讨债。
开荒的时候,数百万民众几乎是拿着身体换土地,因为从草原那边采购的耕牛还没能运来,老百姓就用自己去拉耕梨。
那可真是全家老少齐上阵,无论百姓还是官员全都得干活,就连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也亲自开垦了二十亩土地,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也有自己的垦荒田。
从天色朦胧干到日落西山,从晨鸟未鸣干到百兽夜宿,华夏帝国在移民的时候没有饿死过百姓,反而在开发土地的时候累死了几万人。
不是官府不阻拦,而是百姓们偷偷干,只要巡视的官员一个不留心,立马就有百姓大半夜偷偷跑到田地里去开荒。
要知道他们白天可是干了一整天啊,晚上接着劳作哪里能坚持住,于是很多百姓就那么倒在了荒地之中,等到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救无可救。
岭南的几千万亩肥沃之田,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用人命换来的。整整几千万亩,用时不到一年,开荒的同时还要兼顾城池建设,可想而知大家有多累。
然后陛下派人去了一个名叫占城的地方,从那里带回了一种名叫占城稻的粮食,整个岭南的土地全部播种了这种稻米,仅仅四个月时间竟然就到了收获的集结。
犹记得在耕种之初,陛下赤子脚丫亲自下了水田,无数百姓白天黑夜蹲守在稻田边,白天战战兢兢来回巡视,晚上还要打着灯笼吸引蚊虫,蚊虫叮咬令人苦不堪言,然而每一个百姓脸上都带着笑。
只要不去咬庄稼,咬一咬自己算的了什么?虽然陛下好几次严令百姓不准在夜间照看稻田,但是再强大的政令也阻不住百姓们渴盼丰收的心。
陛下说过很多次蚊虫不会啃噬庄稼,研究院的学子们甚至专门撰写了种田技术手册来解释这件事,可惜百姓们依旧放不下心来,整夜整夜打着灯笼去吸引蚊虫。
岭南的丰收,果然和上天一点关系也没有,就像陛下所说的那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活着不看天,人力能胜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