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仇虬就酣畅淋漓地说起尤瑜波澜迭起的逸事奇闻来。
第五章午宴说梦(下) 1尤瑜夜困南河口,萧陶裸迎不速客 1
尤瑜从昆师自动退学以后,天天踯躅于昆阳街头。他姐冬梅恰好去省干校学习,对此毫不知情。尤爸尤妈对他毫无办法,他就成了一匹没套辔头的野马。别人建议他去找丰书记,
觅个工作。他说靠裙带关系混饭吃,比乞丐、小偷更下作。姚令闻亲自找上门来,要他到西城中学去代课,他又认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眼,婉言拒绝了。
就在这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昆阳县要招一批教师,他就去报名应考。当时,文化人如隆冬的震雷六月的雪,特别稀缺,有的成绩好的高小毕业生也被录取了。他这个中师肄业的,更是凤毛麟角的抢手货。分配工作时,工作地点、工作单位,任他挑选。可是,他真是夏着重裘冬穿衫的怪人,城区或者靠近城区的学校,他都不去,偏偏选中了那离城最远的、最偏僻的、无人愿去的白浪湖。别人都讥刺他傻,奚落他怪,可他心中自有小算盘。他觉得,满园春色,一枝红杏不起眼;万物萧索,一朵素花也鲜艳。只有到那别人不愿去的浪拍湖,才能山中无老虎,他这猴子能充霸王。何况那里还有他朝思暮想、砍掉脑袋可共疤的铁兄弟萧陶在。他们曾经相约,芭蕉林下垂钓,荷花塘里游泳,他早该去实现自己的承诺了。还有,洪鹢老师曾说过,他有册扉页题有海初消闷的脂砚斋评的《石头记》,丢失在白浪湖,希望能有人为他找到。他退学了,恩师的大恩他无从报答,他去那里为老师找找这本书,万一能找到它,也算是对恩师尽了一分心。因此,那些被强制分配到那里去的人,个个气愤填膺,愁眉不展,惟独他弦歌不绝,满面春风。
尤瑜一到白浪湖,先让自己熟悉工作,周一至周六,忙教学,周日,下定点村子搞中心。工作两周后,稍微理清了头绪,他就立即去找萧陶。
萧陶住在白浪湖乡南面的南河口,南河口隔着昆江,与洪家院毗邻。不过,萧陶的家与过虎岗错位,还在下面十多里。过去他曾听萧陶说过,他家紧邻昆江,屋前屋后种了许多芭蕉。他父亲是个作田的老把式,解放前给地主打长工,解放后自己分了土地没命地干。田里产量高,粮食交得多,曾一度评上县里的劳模。要多打粮食就要多做工,他自己干不完的牛马活,便逼着萧陶用稚嫩的肩膀扛。萧陶六岁开始看条牛,十岁开始,就与爸爸一拳一脚,不分昼夜,风里雨里一道磨。逼急了的狗也会跳墙,萧陶因此有时跑出去不回家。是萧陶的妈妈、娘舅苦劝硬逼,他爸才让他上小学。萧陶一到学校里,就像倔牛挣断了牛绹、烈马挣脱了缰,狂奔乱跑,谁也驯服不了他。经常逃学成绩差,可也不知是他的那一代祖先的坟茔上开了坼,他竟然考上了初中,居然到县城里的西城中学去上学。学校里,别人的服饰新妍,打扮得似王孙公子,可他还披着破旧的对襟布纽扣的农民装,人人都讥讽他作乡巴佬。他考试经常不及格、打零分,先生的竹篾片没少抽。别人更笑他笋子炒肉经常吃,一只鸭公居然能生蛋。他对奚落他的人,心怀仇恨,伺机报复。谁招惹他,他便张牙舞爪,疯狂地扑向谁。斗殴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听课读书倒当作耳边风。同学鄙弃他,老师看不惯,都说他是害群之马。压力越大,反抗愈烈。他变本加厉,屡犯校规。一年级,得了个留校察看的处分,二年级,被开除,又回到田间做牛马。不过尤瑜与他同窗时,他们同气相求,臭味相投,是患难与共、形影相随的铁哥们。尤瑜处处护着他,常说他过激的行为,是别人不友好的态度逼出来的。萧陶把他看成是自己心中的偶像,事事向着他,全力支持他。特别是尤瑜当年昆阳街头与人比吃皮蛋时,萧陶慷慨借钱给他,让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尤瑜至今铭刻于心,感激涕零。
尤瑜到白浪湖完小教书的第二周的周末,他去找萧陶。萧陶说,他家房前有眼塘,紧靠塘岸种了芭蕉。现在是初秋,那里该一片深绿,让人赏心悦目;遇上骤雨,雨打芭蕉声声脆,应该更富有诗意!当年,萧陶曾邀尤瑜暑假里到他家去玩,可没想到,暑假未到,萧陶就被学校开除了,他想去品味雨打芭蕉的情韵的希望竟成了泡影。据人说,学校离南河口不过八里多,这么近,只要一提腿,就是走到了他家的大门口。到如今,他们已分别了三年多,如果他再不去拜访他,与他击掌抵足,畅叙友情,趁暑热未消去补上这一课,那么他还算什么笃情的兄弟呢?
其时三伏天虽已过去了,可秋老虎还十分凶猛。星期六课后五点,他穿件背心,将衬衣往肩上一撂上路了。他想,八里路,只要迈开脚步就到了。可是,他哪里知道湖区地广人稀,湖汊沟港多,路上行人少,每逢岔道无处问,只能估摸着胡乱向前走。此时他突然记起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著名的诗句,对行路难有了真正的体验,他后悔在学校里没有仔细问清楚。只是他又想,萧陶说他家屋前屋后前后多芭蕉,找到了芭蕉林,岂不就找到了他的家?他过了河后往下走,他走呀走呀,约莫走了十来里,突然发现了一处芭蕉林,他心中十分高兴,萧陶呀萧陶,现在总算找到你了!他急忙快步走进去,一位白发老妪难为情地说,他家虽姓萧,可她只有几个不中留的孙女,是将要泼出去的水!没有个什么孙儿叫萧陶。尤瑜垂头丧气走出芭蕉林,走呀走呀,眼前又突然一亮,前面不远处又有多丛绿芭蕉。他连蹦带跳扑过去,一位姑娘笑吟吟地迎出来,芭蕉林里的答语声声娇,我们家虽姓萧,可祖宗十八代都没有读书的。他处处芭蕉林都扑过去,幢幢茅屋仔细问,可老翁少女、健妇童男,都摆手摇头说不知道。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的芭蕉丛都找遍了,还是泥牛入海无消息。好不容易才途中遇上个老伯伯,老伯笑指远远近近的芭蕉林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