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荥阳逃走的北魏大将军上党王元天穆等人,收集余众四万人,攻陷梁军身后的大梁。元天穆又分遣王老生、费穆率军二万人,占据虎牢,以刁宣、刁双插入大梁、睢阳间,企图切断陈庆之和梁朝之间的联系,断其后路。陈庆之出兵掩袭,这些将领已无斗志,纷纷投降,元天穆也与十余骑北渡黄河。陈庆之又一次得到梁武帝萧衍的手诏嘉奖。
先是洛阳曾有童谣唱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而陈庆之麾下尽着白袍,自县出发到进入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敌——童谣应验了。
陈庆之的北伐,是那个时代里最为引人注目的传奇故事。这个完全没有武将样子的棋痴,以如此微薄的兵力,远征遥远的异域,屡次与十倍乃至数十倍之敌搏战,居然还每战必胜,几乎征服了一个曾经无比强大的胡族帝国,这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十五个世纪以后,这位了不起的绝世名将,已没有一丝半点痕迹存在于这个古老民族的记忆中。反倒是远在异域的日本人田中芳树,却以这个传奇人物的故事为蓝本,写出了一本激情洋溢的小说《奔流》——那真是个不可思议的民族。
然而,陈庆之的传奇事业仅仅是昙花一现,这得怨他的搭档实在没出息。元颢入洛路上身无寸功,全凭着梁将陈庆之那不足万人的白袍队打下江山,可他进入洛阳,还没坐稳皇位,就准备叛梁了。陈庆之要求把在北方的南人划到他帐下,元颢不准;陈庆之要求向梁朝请求援军,他也不准。陈庆之虽然神勇,但到底只有不足万人的军队,而对手是同样神勇,曾以七千破百万的尔朱荣、东魏北齐的开创者神武帝高欢、西魏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这帮人,何况还有乱世枭雄侯景、勇武绝伦的贺拔兄弟之辈为之爪牙!
而元颢自己无所作为,又不让陈庆之有所作为,真是个奇怪的家伙。
尔朱荣大军南下,与元颢对峙于黄河沿岸。元颢自守南岸,陈庆之守北中城,与尔朱军团三天打了十一仗,杀伤甚众。尔朱荣见对手顽强,难以取胜,一度准备北归晋阳,但遭到一帮文官道义上的谴责,又打消了念头。最后,尔朱军利用陈庆之兵力薄弱的缺陷,以尔朱兆和贺拔胜两员猛将统军,缚筏于夜间偷渡南岸,击败元颢军,生擒其子领军将军元冠受,元颢本人率数百骑兵逃走,至临颍被擒杀。
陈庆之被切断后路,率残兵数千人结阵东还,尔朱荣亲率大军追击,恰逢嵩高水暴涨不得渡,梁军将士死散略尽。陈庆之只得削去须发冒充和尚,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逃归南方。虽然北伐功败垂成,但梁武帝体谅他的苦衷,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邑一千五百户。南归后,陈庆之依然是梁朝捍卫北方边防的柱石,屡败入侵的北军,他临去世前三年,还在淮上大败侯景南侵的七万之众。
然而这位功高天下的武将,在中国史上,仍然不是个出名的人物。
陈庆之北伐,除了上演一出传奇故事,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
话题又得回到武川镇。武川镇被卫可孤攻破后,镇中军民四散,其中有位曾任建远将军的杨桢先生,逃到中山。鲜于修礼起义时,他和宇文肱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结义徒以讨鲜于修礼,遂死之”。其子杨忠,时年十八岁,逃往泰山,在那里讨了媳妇吕苦桃。可是杨忠这小日子没安生多久,梁军北上攻泰山,他一家子人被俘往南方为奴,在梁朝呆了五年。陈庆之北伐,极力招募北来的汉人从军,杨忠勇武雄健,也被召入白袍军中,元颢入洛阳后,杨忠因功被封为直阁将军。元颢、陈庆之败后,杨忠投降尔朱军团,被尔朱度律招为帐下统军,在那里与帅呆了的匈奴人独孤信结为好友。独孤信是后来的西魏八柱国之一,而杨忠则列名于十二大将军中。
再往后,独孤信的七女儿嫁给了杨忠和吕苦桃生的大儿子杨坚,杨坚就是在数百年的乱世后重新统一南北中国的隋文帝。以妒忌和善于管老公出名的七丫头,给杨坚生了至少一个女儿和五个儿子。那个女儿是北周宣帝的天元大皇后,杨坚正是靠着这层关系成为了隋文帝。如今中国历史博物馆隋朝馆里,最引人注目的文物就是她外孙女李静训的石棺及随葬品,独孤信本人的墓志铭则躺在隔壁的一个小玻璃柜子里。七丫头的另一个儿子则是以开运河、幸江都、征高丽出名的隋炀帝杨广,他如今静静地躺在遥远的江南的一片泥地里,过往行人都说是“君王枉把平陈业,换得雷塘数亩田”。唐朝的著名美女武则天、杨玉环,都有着杨氏的血统。
独孤信家的四丫头则嫁给了另一位好朋友,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之子李,李和四丫头生的儿子取名李渊,李渊的二儿子叫李世民,有个广为人知的绰号叫做“天可汗”。
这些都是几十年后的故事。俺把这些故事稍微提前一点点来讲,只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看见历史洪流中,那些异常偶然的因素。
如果不是陈庆之北伐,硬给北朝送去一位柱国大将军杨忠,也许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隋朝,也不会有武则天或者杨贵妃。
八、北魏的分裂与灭亡
“河阴之变”后,其实北魏已经灭亡了,此后历史上的所谓“北魏”,不过是别人家的马甲,戏台上的傀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