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鉴于江南财赋之地受到威胁,任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调集各镇兵力七万多人讨伐黄巢。高骈派手下大将张璘等渡过长江,击降草军别部帅王重霸,并屡败黄巢军,黄巢被迫退守饶州,其大将常宏率部众数万人投降唐军。张璘攻打饶州,黄巢败退信州,唐军轻易取得饶州城。
这年夏天,驻屯信州的黄巢军又遭到瘟疫,许多将士病死,唐军乘机猛攻,黄巢以重金贿赂张璘求其缓攻,并向高骈乞降。高骈贪功,向朝廷说黄巢不日可平,把前来支援的各镇军队打发回去,并答应替黄巢请求节度使的节钺。黄巢一待各镇援兵退回淮北,立刻和高骈翻脸。高骈发觉自己上当,大怒,命张璘出战,早有准备的黄巢在信州城下大败唐军,张璘战死。
从此,黄巢北渡长江的大门已经打开。七月,黄巢率军自采石渡江,克和州、滁州,围天长、六合,主力进抵高骈的大本营扬州城下,高骈不敢出战。倒是原黄巢降将毕师铎还有点勇气,劝高骈伺机出击,勿使黄巢安然渡过淮河,为患中原。高骈因自己主力部队丧失殆尽,诸镇援兵又已退回,力量不足,于是诈称风瘫,拒绝出击,只是严令诸将死守自保而已。
黄巢本打算彻底击败高骈再行北上,故在天长休整四十余天,见没有战机,遂率全军北上,在泗上击败唐将曹全晟的六千人马,报了荆门之仇,随后于九月间渡过淮河,进入皖北豫东一带。
此时,黄巢又改称号为“天补大将军”(一作“率土大将军”),向各地唐军发出通告,申明自己将入长安问罪,与众人无干,让他们各守本境,不要听从朝廷调遣,惹是生非。各藩镇大多对朝廷没什么好感,这时更是隔岸观火,作壁上观了。
黄巢军渡淮后,由于在南方掳掠的财物很多,资金相当雄厚,所以一路上并不怎么掳掠,军纪还算好,有时候还散些钱财给老百姓,只是裹挟些青壮年男子扩充军队。这一不扰民的措施相当得人心,老百姓非常满意。失去了天下人心,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朝,此刻已如风中之烛。
但即便这个时候,大唐朝也还有忠臣勇将。泰宁节度使齐克让率领不足万人的部队节节抵抗,从淮河边上一直缠斗到潼关城下,希望缓阻黄巢前进的势头,给朝廷赢得喘息的时间——但他忘记了,这个连最好的机会都抓不住的朝廷,又怎么能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数年前,王仙芝带着草军打到汝州,却眼睁睁地望着洛阳城不敢攻,撤退了。今天,黄巢重新带着草军攻回来,这一次,他身后有六十万大军。洛阳城门轰然打开,自安史之乱以来,这个古都第一次陷落。
但乱世犹未了——此后数十年间,它将要走马灯似的更换主人,有军阀,有盗贼,有守财奴,有败家子,有野心家,有入侵者……牡丹蒙尘,诗书寂寞,天下事不问可知。难怪后人李格非要说:“天下之治乱,侯于洛阳之盛衰。”
死守潼关城外的齐克让给朝廷上书哀求:“将士屡经战斗,久乏资储,州县残破,人烟殆绝,东西南北不见王人,冻馁交逼,兵械弊,各思乡闾,恐一旦溃去,乞早遣资粮及援军。”粮已尽,援已绝,兵已疲,敌已近,全指望朝廷了……可是此刻的朝廷哪里还指望得上!乱哄哄的长安城,好不容易拼凑了神策军两千多人——就这,还多一半是街上雇来充数的,能把兵器拿稳,坐在马上不掉下来的家伙就算是条好汉了。
小皇帝亲自阅兵,给部队打气。带队的将军张承范倒不是个糊涂蛋,知道胜负主要是由实力决定的,于是老老实实地跟皇帝说:黄巢有几十万人,我这里两千多新兵蛋子加上齐克让那没饿死的一万人,恐怕不顶用,而且连个后勤保障计划都没有,咱们对此很寒心……您有空还是催催援军吧!小皇帝拍拍张将军的肩膀,意见很好,我看值得考虑……你先走一步,我这里马上派援兵。
张承范就这样带着一帮新兵去守潼关,走到华州,想找当地官员解决吃饭问题,才发现一个能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华州刺史裴虔刚调动工作走人,其他人又都逃到山里去了,城里像死一般的寂静,只有老鼠在到处乱跑。大兵们四处找找,发现华州仓库里居然还有千余斛米,大家吃了顿最后的饱饭,又自备三天的干粮,继续出发。
部队好不容易爬到潼关,张将军立刻布防,不过他自己也知道顶不了多大用,而且关外的齐克让已经断粮了。也就在张承范援军到达潼关的同一天,黄巢军前锋也到了,数十万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白旗遍野,不见边际。齐克让鼓足勇气,拼命抵抗,居然打退了黄巢前锋部队的进攻,但黄巢亲自率领的主力部队随后赶到,投入战斗,全军数十万人齐声大呼,黄河华山之间地动山摇。
这一仗,从午时打到酉时,齐克让万把人的部队虽然勇敢顽强,但饿得实在不行,只好烧掉营寨退入关内。但饥饿的士兵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撤退了,齐克让计划中的撤退变成了溃逃。潼关左侧有一条能通行人的峡谷,平时因为由关上征税,所以这条路就给封闭起来,不许私自通过,叫做“禁坑”。张承范的部队来得匆忙,人数又少,也没注意到还有这么个地方需要布防,就给忽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