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佺听从了父亲的话,再没出去做官。于康熙九年,五十五岁时去世,埋葬在父亲的墓边,到他夫人去世时,家里已经穷得不能营葬了,拖了五十年,只是“涂殡”而已。
到乾隆七年,才由他的孙子牛次张将祖父母移葬到祖墓,只留下牛金星自己孤零零地守在香山之阳。又到了乾隆十九年,牛次张以家中凋败,恐后人找不到祖宗坟茔,于这一年的清明在牛佺墓前立了这块碑文。
宋献策被俘后,下落不明。有说被杀害了,也有说满洲人看重他的相术,日子过得很好——那本是个天翻地覆的时代,谁知道真假呢?
刘宗敏被俘遇害。
田见秀在顺治二年的七月接受南明何腾蛟的招抚,八月又北降清将佟养和,李过南下后,他又率部归附李过。顺治三年初,他再度投降清军,多尔衮随即下令“降叛反复者俱斩”。反正,此后再没见到过他的名字。
李过和高一功接受了南明的招抚,与清军作战。一六四九年,李过病死。高一功遭到张献忠余部孙可望的袭击,也战死了。
李来亨率领大顺军余部继续转战在四川、湖北交界处的山区,号称“夔东十三家”。一六五九年,清军大举南下攻西南的南明永历政权时,他们还一度围攻重庆,替南明分担压力。
一六六三年,清康熙二年,清军大举围攻夔东十三家。李来亨拒守茂庐山上的九莲坪,清军依靠叛徒带路,从后山攀上山顶。李来亨见大势已去,将老母亲送走,自己阖家自焚而死。
就这样,一个时代结束了……
在这篇文章里,我全然没有谈到李岩(原名李信,起义后改名为岩)这个人。
因为他相当可疑。
传说他是杞县人,可清初的杞县县志根本不承认有过这么一个人;
曾亲身参加大顺军的河南人郑廉,也极口否认有这么个人,可他并不否认牛金星的存在。其时相去未远,故老犹在,这该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传说他是乙卯科举人,可乡试题名却查不到“李信”这个名字。乙卯科举人中,只有个刘诏是杞县人。《缙绅录》里也没有李信的名字;
而同样“从贼”的,甚至“罪恶”更大的举人牛金星,我们却都可以在这些资料中轻易查到他的家世、功名、经历、下场……
传说中他是兵部尚书李精白的儿子,可李精白不是杞县人,也没有这么个儿子;
传说他有个兄弟李牟,与他一同于崇祯十三年起义。李牟这个人史书上倒是有,可这个名字早在崇祯六年底的“渑池渡”事件中就出现了,而且是高迎祥的部下,似乎也不像河南人;
传说他被红娘子所掳结为夫妻,可红娘子却毫无踪迹可寻;
传说中红娘子攻破杞县救他,杀掉知县宋某,可崇祯十三年前,杞县并无被“流贼”攻破的记录,也没有这么一个“宋知县”被杀……(栾星先生在他的大作《李岩之谜》中,对此有详细的考证)。
李岩是一个符合中国传统的悲剧性的人物,但确乎不曾真实存在过。
生灵涂炭,兴亡若此,当人世间满荡荡地充斥着眼泪与鲜血时,龙战英雄们的经历与下落都已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们头上多了一条异族的辫子,这一来,就是将近三百年。
第八章 七杀碑的故事——张献忠屠蜀
序言
顺治初年,有吴兴某举人到四川顺庆府西充县做县令。
这地方还算条件好,虽然野草是深了点,但总算有座破官衙给举人老爷住,而且老虎也不多。
当时四川人烟稀少,到处都是老虎——那大概是自人类开化以来,华南虎历史上最美好的时光——这样的幸福生活,如今动物园里那几位连婚姻自由都没有的“大王”,可是连想都不敢想了。野狗也成群结队,四出觅食,和蒙古草原上的狼群差不多。
有官衙,少老虎,在当时的四川,这就算是好地方了。有的官老爷运气差,任所没有地方住不说,治下老百姓还没看见一个呢,先遇上几头老虎,把随行的人吃掉一半。
所以这位吴兴来的举人老爷相当满意。举人老爷升级当了县令老爷,兢兢业业地招徕流亡。几个月后,当地渐渐有了烟火气。不过县令老爷也有苦闷,他和两个仆人每天三餐只有野菜下饭。因为总是吃菜,所以不但面有菜色,连眼珠子都有点发绿了。
一天,县令老爷瞪着发绿的眼睛,在衙门后园的野草丛中散步,突然眼前一亮:嘿,捡到一颗大珍珠!于是他叫来人打扫后园,清除野草荆棘藤蔓,但是没发现更多的珍珠。
后园打扫出来后,居然颇有规模,更让老爷高兴的是,竟然还有一座精舍,陈设相当齐全。于是让仆人打扫干净,县令老爷就搬进去住上了。
东厢房里有十个柜子,用黄纸封着,打开一看,呵呵,全是珍奇瑰宝,蜀锦巴缎。西厢房也有柜子,里面装的全是磁瓶子,都题着“御用”的字样。打开一个看看,嗯,是糟肉。
县令老爷和两个仆人吃了几个月的野菜,现在突然见到了肉,而他们又不是念佛持斋的和尚,还能干什么呢?至于“御用”的标签,那……大概是吓唬人的吧?县令老爷“馋吻大嚼”,二仆“争染指焉”——据说色香味都相当不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