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凤姐倒是有些欢喜,估计这里唯凤姐是真的欢喜,因为宝钗一走,那家里还是由她做主了。本来王夫人已经暗示给凤姐,等宝钗一过门,家里的所有账目都由宝钗来接管的。现在看来,真是天助我也,凤姐心下暗想。但表面上不能有所表示,既不能太悲了,又不能表现出太喜。
贾府的每个人各怀心机,自不去表。
且说那宝钗为何能够被皇上赐婚于东平王?那还要从宝钗选陪侍说起。话说宝钗去了一次皇宫,也是这唯一的一次进宫,竟成就了她的待飞之心。
宝钗作为待选之陪侍,同一行人被接入宫内,因为毕竟未去过皇宫,宝钗也步步小心。其实宝钗并不在意什么待选,虽然母亲一心的希望她入选,其实宝钗知道,所谓的入宫,也不过是进入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能否拨开乌云见得蓝天,那全凭运气好坏罢了。母亲之所以如此疼爱自己,不过是自己的哥哥不争气罢了。母亲一味的要送自己去这见不得人的地方(这是元春姐姐说的),其实也不过是为了给薛家,其实也就是给哥哥争一些名利罢了。从内心而言,宝钗更希望嫁到一个安安稳稳的人家,有一份家业,凭着自己的才华,当个当家主母。正是因为宝钗的心态并不在入宫,所以较之其他女子就轻松自然了许多。
当一行女子在宫内的一处园林等着选秀的时候,有些女子拿出自己的金银珠宝,开始贿赂那些管事的太监,这些女子极尽谄媚之能事。而宝钗乐得清净,好在随身带了一本书,就找了亭子的一个角落坐下,独自看自己手中的书。(那时候的衣服好啊,随便都可以在袖子里就藏一本书)
话说那东平王正有要事入宫,顺便去后宫给皇太后请安。所以恰路过园林,看到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子,想着想必又是些待选的秀女而已,也并不在意。但突然园林西侧的一个亭子内的一景着实吸引了东平王的眼球。之间一抹淡绿色的身影,恰似一道美丽的风景,既不喧嚣也不突兀的坐在亭角。而这绿色的身影显然同那些花枝招展的俗女子不能相容,在这园中就更是显眼。
东平王看着,竟停住了脚步,那女子手中拿着一本书,全神贯注的看着,并不为这周遭的喧嚣所影响。突然一个丫鬟模样的女孩叫道:“姑娘,宝姑娘,我们该进去了。”听得叫声,这个穿绿色衣服的女子,回过头去,冲着叫她的丫鬟,微微一笑,然后起身走了过去。
看着这女子的回眸一笑,东平王有些痴迷,那女子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微微的一笑,好似清水芙蓉一般脱俗。
这东平王平日对女人虽有些心思,但也不是那么好色之徒,收了几个侍妾也就罢了。平时同东平王妃还是相敬如宾的。但今日见得此女子,心竟不能静如止水。东平王忙命人去打探该女子的身世,听得是皇商薛氏之女,名为宝钗。心下觉得可惜了,如此优秀的姑娘,不过是皇商的出身。心下想想也是,不过是选公主的陪侍而已,出身高不到哪里去。
本来东平王想着也就罢了,可是竟然每日闭上眼睛就是满眼的淡绿色,那一抹绿色怎么也不能从心头,从眼前抹去。而正因为东平王忘不了那一抹绿色,所以后来迎娶宝钗的时候,命人给宝钗定做的所有嫁衣都是淡绿色的。
东平王想着去同皇上讨过来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情。可为什么宝钗落选这么久,东平王才过来提亲呢?(为什么要找皇上讨呢?因为东平王认为宝钗一定能选上陪侍的,而陪侍的去留当让要皇上来决定了。)
原来东平王下了决心,正准备找个机会同皇上讨了过来。可偏偏赶上边塞出了问题,东平王就被急急的派往了边塞。东平王想着,凭着这绿衣女子的才情肯定是必然被选上的,而作为陪侍,也没什么出头之日,反倒安全了,一时半会的也不会有什么岔子出现。所以东平王就等着从边塞回来再说不迟。
可这东平王没想到,这宝钗选上倒是选上了,可又被免了。东平王回来听说宝钗没有当得了陪侍,心下凉了半截,多半待选不成的女子,年龄都不小了,大都是急急的嫁人了。东平王马上派人去打听,闻听得这薛宝钗同荣国公之孙贾宝玉已经定亲了,而且是贾妃的口谕。东平王是什么人,岂能把一个小小的妃子看到眼里,心下想,只要没成亲就有办法。但总得有个压制的办法吧,所以,这东平王就想到了皇上,而皇上总不能为谁娶个侍妾就下道圣旨吧,那就让宝钗做个侧王妃吧,东平王心下想,让宝钗做个侍妾也确实委屈了她,薛宝钗岂是她那几个侍妾能比得了的,若不是她的身家,凭她的气度,就是做个正王妃也不为过啊。所以东平王就去皇宫要圣旨去了。最初皇上断然不肯,不是皇上知道这宝钗和宝玉的亲事是元妃定的(皇上那么多的妃子,自然不会知道这些芝麻样的事情,而东平王也不会蠢到告诉皇上宝钗已经定亲了),而是因为这皇商出身的女子是不能够做侧王妃的,充其量就是个妾而已。所以皇上就让东平王自己去讨就可以了。那东平王就说该女子是如何如何的出众,如何如何的贤惠,而自己府中正好没有侧王妃,而宝钗要是做了侍妾,确是太委屈她了(地球人都知道这东平王为什么一定要皇上的圣旨,只有皇上一个人蒙在鼓里呢)。皇上被东平王缠的无法,而且,这东平王本不是好色之徒,前面也曾提过,皇上想着,东平王既然喜欢,那就成全他吧,也可笼络住东平王的心。但皇上又觉得,这么个皇商出身的女子做了侧王妃,总不是什么好的先例,为了避免今后有谁再遵循这个例子,所以虽然圣旨定了侧王妃,但传口谕要按照侍妾的礼仪进行,这样就可以毫无声息的把事情摆过去,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知晓此事了。那东平王满心欢喜,又怕夜长梦多,所以下旨当日就急急的接了宝钗入府(这侍妾的仪式反倒得了东平王的心,否则真的按侧王妃的仪式,可不是一两天准备得了的),自不必细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