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去”赵姨娘大声道。
这把宝玉和贾环吓了一跳,怎么赵姨娘突然这么大吼一声,忙起身看炕上的赵姨娘,只见她仍是双目紧闭,但是嘴里不停的说些什么,但是听不甚清楚。宝玉和贾环不停的在赵姨娘耳边喊着“姨娘、姨娘。”但是不见赵姨娘回答。
话说赵姨娘已经听到宝玉和贾环的呼唤,但是竟不能回答,也看不到宝玉和。而那个女人紧紧的拉着自己的手,不肯松开。转瞬,赵姨娘的眼前,竟出现了一个威严的男子,坐在大堂中,只听那个女子道:“爷,我把我们的女儿带来了”。
赵姨娘不禁心下一惊,莫不是他们抓错人了?忽然,赵姨娘又听到宝玉和贾环的呼唤。赵姨娘拼命的努力去应答,费劲了气力,突然喊了一声:“环儿”。
赵姨娘的眼前豁然一亮,贾环和宝玉紧张担心的脸出现在她眼前。
宝玉和贾环听到赵姨娘的声音,高兴极了,贾环忙着端水给赵姨娘,赵姨娘睁眼看了看贾环,又看了看宝玉道:“我竟看错了你,姨娘真的有愧于你啊!”说罢,竟然留下了泪。
宝玉忙道:“这说的哪里话,姨娘好了就好。”
赵姨娘一把拉住宝玉的手,继续道:“环儿还小,还得求你多担待着。”
宝玉忙应允着。
赵姨娘松开了宝玉的手,然后又拉住了贾环的手,道:“环儿,我的时日恐怕不多了。”
宝玉和贾环忙劝着赵姨娘,说着“不会,姨娘很快就会好的。”
赵姨娘摇摇头,不去说话,半响,大声说道:“探春、探春,你这丫头在哪啊?我死了,你也不来看我。”
说罢此话,赵姨娘的头一歪,竟没了气息。
宝玉又急忙把郎中请来,郎中摸了下脉,摇摇头,走了出去。
宝玉知道赵姨娘的寿已到了,一边去劝哭得成了泪人似的贾环;一边拿了银子,吩咐鸳鸯准备赵姨娘的后事。
赵姨娘去了,宝玉决定得告诉自己的父亲一声。所以宝玉准备了一些吃的带到牢里,同时把赵姨娘离去的消息告诉了贾政。
贾政闻听此消息,沉默了片刻,挥手让宝玉回去。
赵姨娘的死,在贾政的心里能否引起大的悲哀?究竟是何原因,使得贾政纳了这么一个被人认为低俗的女子为妾?到底是何原因,贾政能够容忍这个女子的任意撒泼?——
贾政为何纳赵姨娘为妾?这要提起一个人,那就是妙玉的母亲—苏婉儿。话说那时,苏婉儿生下妙玉后,贾政就回到贾府欲接苏婉儿母女进门。这还了得,贾母闻听此事,大怒,怎么能让一个歌妓进了贾家的大门?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贾政忍气吞声,只能偷偷的在外面安顿下来苏婉儿母女,偶尔接济些银两。毕竟路途遥远,所以竟没得机会再去看望那母女,只能时常私下派人送了些银两过去。
这苏婉儿的事情,要说王夫人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要说全知道,那也是不可能的。贾母没有那么愚蠢,这种事情怎能是可以喧嚣的事情,所以贾府内除了贾母并没有人知道苏婉儿已经为贾家诞下一女。王夫人也是只知道贾政要纳个风流女子为妾而已,这样的家庭出身的男子去个风流场所也是正常的,但要将那风流女子领回府中那是要让人耻笑的,连老祖宗的脸都会丢净的。贾母无他法,同王夫人商量把王夫人随身带来的丫鬟让贾政收在房内,这也就是后来的周姨娘。
事情就这么搁置了下来,王夫人心下有怨气也不敢发作,只能忍气吞声,极尽温柔的去安抚贾政。当然趁着贾政心情稍好的时候,王夫人也时不时的拿些祖宗的规矩礼法来劝贾政。偏那贾政不领情,不劝则以,这一劝更是火上浇油,竟然连王夫人的房间都不去了,对周姨娘更是连看都不看一眼。这也就是为什么自从有了宝玉之后,王夫人就不曾再有儿女的缘故。而贾政每日就是出门找些朋友喝酒,然后就是醉醺醺的回来,自己独处一室,谁都不理睬。
王夫人找贾母诉苦,贾母也无它法,只是劝说“年轻人,让他闹去,过些日子自然就忘了。”
话说贾政一日喝的醉醺醺的回来,斜眼看到一个背影很似苏婉儿的丫鬟,正在后园内清扫园子。醉醺醺的贾政三步并作两步,直奔这个丫鬟而去,嘴里还喊着“婉儿、我的婉儿”
那个丫鬟闻听,一转身,贾政看得清楚,这人不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苏婉儿吗?
这苏婉儿怎么会在贾府呢?其实啊,这个人不是苏婉儿,只是长相酷似苏婉儿罢了,这个人是一个贾府的粗使丫鬟,也就是一个三流的丫鬟,所以平时贾政是见不到她的。
丫鬟当然知道贾政是主子,但看到贾政晃晃荡荡的过来,不知如何是好。贾政借着酒劲一把抱起这个丫鬟就直奔自己的卧房而去。这个丫鬟早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了,就这样这个丫鬟成了贾政的人。当第二日贾政醒来的时候,发现这个丫鬟不过是貌似苏婉儿罢了,并不是真正的苏婉儿。但事情既然做了,自然就得收在房中了,这就是后来的赵姨娘。
原本赵姨娘虽然是个粗使的丫鬟,但毕竟是姑娘家,行为还是收敛的,也并没有沾染什么泼妇的习气。但为什么后来变得如此的不堪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