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的司令部接到报告:“我们一路战斗,但我们可能在一星期之内被赶回到这个
岛上。”这时候,装满老百姓的火车和满载军队的卡车塞满了柔佛海峡的堤道。戈
登·贝内特将军随他的澳大利亚师一起撤走的时候,忧郁地写道:“此地此刻彻底
撤退。”许多厌战的英国和帝国部队艰难地跨过一千码长的海峡堤道,来到新加坡
稍作喘息。二月一日拂晓,来自英国阿盖尔和萨瑟兰地区的苏格兰高地联队第二营
残余部队带来了落伍的士兵,一支横笛吹奏着悲凉的曲子“高地男儿”。上午八时,
工兵奉命炸毁堤道。
爆炸的烟尘落定之后,新加坡看起来又象是一座真正的岛屿了,从炸开的大缺
口流泻过去的柔佛海峡的混浊海水,将这座岛屿割裂开来。然而,这也同这座“堡
垒”岛屿本身一样,只不过是象征性的。炸药的重量计算错了。缺口处的水深不到
四英尺——退潮的时候浅得连最矮的日本士兵也能膛过去。
正文 第十一章 一连串的灾难
山下奉文将军的部队同新加坡之间现在只隔着柔佛海峡,这支部队在柔佛州闪
电般的进军速度向本间将军施加了新的压力,促使他在菲律宾重新发动业已停顿的
攻势。新的部队运抵巴丹前线。日军共有二万五千人,同巴丹半岛的守军相比仍然
处于一比三的劣势,但是到了一九四二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末,在坦克的支援下,
他们在盟军沿着纳蒂布山坡建立的阿布凯防线的最薄弱处,深深地塞进了一个楔子。
麦克阿瑟试图重振队伍的士气,他在一月十五日颁布一道日日命令:“美国的
援助正在途中。数以千计的兵员和数以百计的飞机正在调运……我们在巴丹的部队
比进攻我们的日军还要多……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将挫败敌人的进攻……我们战斗,
就会赢得胜利;我们撤退,就会被毁灭。”但是,勇气和决心还不足以挫败日军的
屡次进攻。当“数以千计的兵员和数以百计的飞机”未见到达的时候,一般致命的
无可奈何的情绪在前线散兵坑里滋长起来。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的美国士兵,用粉
笔在头盔上划上V 字——不是代表“胜利(Victory )”,而是代表“炮灰(Victim)”。
昼夜战斗,快把他们的锐气消磨光了。
白天,敌人从空中和地面向他们发起无情的攻击;晚上,扩音器不停的嘲骂和
鞭炮的僻啪作响吵得他们不得安宁。绝望的情绪在蔓延,睡眠不足,食品、药品缺
乏使伤亡率直线上升。美国兵的忿恨情绪蔓延到菲律宾人中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最动摇军心、没完没了的歌词发泄了这样的情绪:
我们是巴丹的苦兵卒,
没有妈,没有爸,没有山姆大叔,
没有婶,没有叔,没有侄儿和侄女,
没有枪,没有飞机和大炮,
可是没有人在乎!
一月二十日晚上,突破了纳蒂布山坡右翼阵地的五千名新到的日军发起进攻,
麦克阿瑟的阿布凯前沿防线开始崩溃。第二天,温赖特将军的左翼阵地遭到猛烈空
袭,也开始崩溃。后备部队紧急调上去支援将败兵倒的前线。三天以后,萨瑟兰将
军全面视察了阵地,麦克阿瑟接受了他的参谋长的建议,命令撤退到马里韦莱斯山
脚下的第二道防线。“我亲自选择和准备了这个阵地,它是固若金汤的,”他发电
报向马歇尔将军作出保证。“我打算血战到底,与阵地共存亡。”
冒着不停的空袭,向退守阵地作二十英里的撤退,给美国和菲律宾部队带来了
新的绝望情绪,这些部队不仅要同日本人作战,而且要同疾病、流行性疟疾,以及
难以充饥的食品中缺乏维他命A 而造成的夜盲症作斗争。
在阴湿的马林塔坑道里,气氛是严峻的,这个坑道不仅作为麦克阿瑟将军的家,
也作为他的司令部。上面,炸弹密集、迅速地落在科雷吉多尔岛上。救援的飞机不
见踪影,收听到的美国无线电广播说,麦克阿瑟重创了日军,这个消息象陆军部屡
屡许下的援助就在途中的保证一样空洞和使人沮丧。但是,尽管参谋长联席会议可
能已经放弃了援救的努力,总统和马歇尔将军却没有放弃寻找某种办法的希望。他
们派遣前陆军部长帕特里克·赫尔刊去澳大利亚组织船只突破敌人的封锁。他将会
发现日本人的“船只、飞机和大炮都比自己多”。赫尔利虽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最终只有几千吨供应品在夜间由小船运抵科雷吉多尔岛。
晚上,“东京玫瑰”无线电广播不堪入耳的声音叫嚣:一定要在月底之前将麦
克阿瑟将军拉到日本首都的衔上游街。二月初,东条首相为了进一步破坏菲律宾的
抵抗,向非律宾人保证:这个国家将被承认为日本“大东亚共荣圈”里的一个独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