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血上甘岭_陈亚炜【完结】(2)

  [战争纪实] 《铁血上甘岭》作者:陈亚炜【完结】

  作者简介:

  陈亚炜,曾用名陈光、陈光华,出生于灰色的特殊时期年代,成长于“四战之地”的大中原。兴趣广泛,喜欢棋类,曾获得过县级围棋冠军,尤喜读书、藏书。

  写作这本上甘岭战役,笔者用了数月的时间,但是收集资料却用了超过十年的时间。虽说只写了数月,但却是笔者近十年来追寻英雄足迹的心血结晶,也是笔者一段无法忘却的心路历程。

  在此,笔者真诚地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及进行有益的交流(笔者的联系方式见“后记”中)。

  因为——如果没有大家的批评意见,就不会有让大家满意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有关上甘岭战役的专著。作者在书中较详细的介绍了上甘岭战役的背景、过程以及双方官兵的斗智斗勇,饱含深情地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极其困难、恶劣的条件之下苦守坑道、舍身报国的英雄主义事迹,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中的上甘岭战役这一浓墨重涂的华彩乐章。

  作者在写作中力求历史性和可读性的统一,避免陷入枯燥的流水账式记述,尽量注意做到文情并茂,既有澎湃的英雄主义激情,又有历史的准确性。

  ——让我们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书名:

  铁血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妙语录

  (1)

  “一人舍命,十人难当!咱们十五军的人都要当硬骨头!”

  “十五军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了全局胜利,十五军打完了也在所不惜……”

  ——秦基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

  (2)

  “是该和共军摊开牌,大打一场了!”

  ——卢本﹒詹金斯少将(美国第9军军长)

  (3)

  “朝鲜战争期间,我是李承晚军队的一名重机枪手。有一次,志愿军向我所在的山头进攻。山头的一侧是村庄稻田,另一侧是开阔荒地。志愿军没有选择易于掩护的村庄稻田一侧做进攻路线,而是选择了开阔荒地一侧。当我终于明白了志愿军是不愿摧毁朝鲜老百姓的村庄稻田而宁愿承担自我牺牲的代价时,我的心里没法打下去了。”

  “我这一代朝鲜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我当时一下子就想到了,这就是来自中国的义师呀!”

  ——一个南韩老兵的回忆

  (4)

  “我是在那个时候才真正被共产党俘虏的。”

  ——一位当时正在北京功德林中接受改造的前国民党军将领谈朝鲜战争

  (5)

  “由于天翻地覆的炮击和白刃格斗,每当高地易手时,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狙击棱线(即537﹒7高地北山阵地),便被鲜血染红了。”

  ——韩2师的一个排长战后这样回忆道

  (6)

  “这七天,敌我双方经过长时间准备,都憋足了劲儿,好比下象棋一样,出手就是当头炮……”

  ——秦基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

  (7)

  “一个连长点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威尔逊(美国随军记者)

  (8)

  “我们火力连上去接防时,听说换的是美军的一个加强连,可是我们看见从阵地上下来的只有不到三十个人,只背了五支枪。有一半的人没有帽子,蓬头散发,满身是泥,简直不像个人样,其中有四个人抬着一具尸体。一发炮弹落下来,在老远的地方爆炸了,他们吓得扔下担架就没命地跑。”

  ——韩2师17团一个被俘士兵的供词

  (9)

  “攻击V字山(即美军所称的‘三角形山’)共军阵地的不幸后果,使得国会议员们都怀着忧虑的心情。这些国会议员不安地说:‘不管采取什么办法,美国的死亡名单必定会更长。’人们普遍要求尽早结束这场胜利无望的灾难。”

  ——美国国际合众社记者

  (10)

  “目前整个朝鲜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岭打,这是我们15军的光荣!……上甘岭战斗要坚决打下去,就是要跟美国人比这个狠劲凶劲儿,这是朝鲜战场全局的需要!”

  ——秦基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

  (11)

  “德生啊,战斗可能是空前激烈、残酷的,要准备打苏联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那样的仗!一个战士,从战斗开始打到战斗结束时要能指挥一个连!”

  ——王近山(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12)

  “我们被打得落花流水。我身边的无线电报话员和中士都阵亡了,而我连前去增援的六连只剩下了十几个人。那里根本没有藏身之处,中国人发射的迫击炮弹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

  ——美军伤兵基里上尉这样对范佛里特中将诉说道

  (13)

  “到此为止,联合国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