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白的雪,红的血……
上甘岭,白的雪,红的血……
今天,当我们吃着苹果,喝着牛奶,拿着遥控器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些倒在异国冰冷土地上的年轻的中国士兵与我们现在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呢?
几十年后,当我们重新回顾历史的时候,这一切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回眸历史,心潮澎湃,欣然命笔,是为之序。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
献给那些为了共和国而献出青春和热血的人们。
——陈亚炜2010年8月31日于深圳宝安福永
引子
更新时间2010-12-1215:00:12字数:667
引子
公元197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赶赴朝鲜,参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国庆典礼。代表团成员崔建功将军提出,他想去重访五圣山,拜谒上甘岭。朝鲜政府专门用直升机将他从平壤送到五圣山下,然后换乘汽车,沿着一条简易公路盘旋前行……
群山苍翠,松涛阵阵,空谷回声;
回首往事,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站在久违数十年的上甘岭,老将军的脑海中,此刻又在想些什么呢?
……
公元1986年——当爆发在那个半岛上的战争停战三十三年之后的一个炎热的夏日,一架云雀式直升机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直飞五圣山。
直升机呼啸着向前飞行,飞机上坐着一个不寻常的客人,他,就是当年上甘岭战役的前线指挥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军长秦基伟将军。这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首相亲自安排的访问。
此前,当朝鲜领袖询问老将军这次访问中还想到哪里去看看时,年逾古稀的秦基伟满怀深情地说:“如果方便的话,我希望重登五圣山,重访上甘岭。”
朝鲜政府迅速调集人力、物力,突击抢修出了一条公路,直达五圣山下。
时年已七十三岁高龄的老将军,沿着一条丛林小路,穿越层层山林,徒步登上五圣山和597﹒9高地,并特意来到0号阵地黄继光牺牲的地方,为他最英勇的士兵献上了一束绚丽烂漫的山花……
两位老将军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重访上甘岭呢?那里究竟有什么,让他们如此牵肠挂肚呢?
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拉回到1952年的朝鲜战场,拉回到那个寒风料峭的秋天——
那里,是两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一生之中所经历的最为酷烈的战役,那里,也是将军为之魂牵梦萦的地方……
第一节三八线——鸭绿江
更新时间2010-9-1412:31:28字数:2160
第一节三八线——鸭绿江
蒙蒙细雨纷纷扬扬地飘洒向大地,在如烟如丝的雨雾笼罩下,朝鲜三千里锦绣江山显得更加美丽……
突然,一排橘红色的火光从茫茫夜空中呼啸而过,紧接着就传来了巨大的爆炸声……
就在这一天傍晚,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余万大军冒着蒙蒙细雨,悄然跨过了鸭绿江……
1950年6月24日,朝鲜半岛中部。
当来自西太平洋湿热的季风追赶着春天的脚步,轻轻地吹拂着东亚辽阔的大地时,朝鲜半岛又迎来了一个花红柳绿、流金溢彩的夏日。
这一天是星期六,蒙蒙细雨纷纷扬扬地飘洒向大地,在如烟如丝的雨雾笼罩下,朝鲜三千里锦绣江山显得更加美丽。然而没有人知道,如此美丽的景色之中已经潜伏着一场将要历时三年、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以致于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的残酷战争。
凶残嗜杀的战神阿瑞斯的幽灵在朝鲜半岛上空徘徊着——它要寻找一个最佳的时机,而这个时机现在看来就在眼前。
阿瑞斯狰狞可怖的面目被掩盖在黑暗之中,它得意地狞笑着……
黄昏的时候,伴随着轰隆隆的雷鸣电闪,雨慢慢地变大了。后来的军史专家或朝鲜战争研究者,无论谁谈到这场战争的开局,首先都会提到这场大雨。
午夜时分,朝鲜半岛中部——雨下得更大了,朦胧的夜色中,三八线附近除了轰隆隆的雷声、雨点的噼啪声之外,还传来了一阵阵神秘而轻微的隆隆声。近了,更近了,啊,是坦克,炮口高昂的坦克和湿淋淋的士兵!
突然,一排橘红色的火光从茫茫夜空中呼啸而过,紧接着就传来了巨大的爆炸声,各种火炮不断地喷射出火焰,炮弹、信号弹挟裹着闪光映红了暗夜的天空。枪炮声自西向东延伸,就好像一个巨型的手电筒,顷刻间就照亮了三八线。一个小时之后,三八线全线已经处于激战之中。
在坦克坚硬宽大的钢铁履带卷扬之下,泥土四处飞溅;火光中,士兵们湿淋淋的身影在夜空中若隐若现。
1950年6月25日拂晓,蓄势待发的阿瑞斯猛然冲向了朝鲜半岛,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就这样拉开了大幕!
……
6月25日上午9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广播电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今日凌晨,李承晚伪政府的所谓国防军悍然袭击我人民军,我人民军奋起还击,英勇地击退了伪军的进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