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战争中最血腥的和时间拖得最长的一次战役,它使联合国军蒙受了重大损失。”
至此,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胜利而永远载入了世界军事史册!!
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上甘岭也从此名扬世界!
上甘岭,白的雪,红的血……
上甘岭,白的雪,红的血……
第七节上甘岭,美国人不愿听到的名字
更新时间2010-10-2612:01:02字数:4065
第七节上甘岭,美国人不愿听到的名字
机敏的希金斯立刻接口道:“谢谢你,部长先生,你在这里说了实话……”
秦基伟:“所有这些,灼痛了西方人的视野。对于中国人,他们应该重新认识了,必须刮目相看了……”
吴安良将军:“从那(注:指上甘岭战役)以后,王司令再也没有给我开过以前的那个玩笑……一次也没有。”
西半球的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洛维特正在举行一场记者招待会。
一个记者问道:“你们在上甘岭又发动了一次攻势,据说损失惨重,是这样吗?”
洛维特说:“我们也有打胜的时候。”
众人闻言哄堂大笑。记者贝却笛接着问道:“打败了,是不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来呢?”
洛维特:“我们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谈判桌。”
《纽约先驱论坛报》女记者玛格丽特﹒希金斯说:“可板门店只剩下了清扫夫。”
洛维特:“打扫干净房间,就有人回去了嘛。”
众人又笑。希金斯继续问道:“你对于对方指控你们屠杀巨济岛战俘一事有何解释?”
洛维特:“你指的是杜德将军签字的事吗?”
“那已经没有意思了。”希金斯盯着洛维特的眼睛:“我是说,在光天化日之下用坦克、火焰喷射器进攻集中营,一次就杀害四十一个战俘的事,确切地说,是第七十六号战俘营。”
洛维特避开希金斯的目光,推诿道:“我没有得到确切报告。”
记者贝却笛:“可是国际红十字会有调查报告。就连我们的盟友英国的《雷诺新闻》都说:人们再也不会相信美国所说的战俘们不愿回祖国的谎言了,美国的战俘甄别一说,已经开始臭气熏天起来。”
洛维特:“我不喜欢文学的夸张。”
希金斯:“我也一样,我喜欢科学,统计表格上的数字,你不会心惊吗?”
洛维特:“你好像不是美国的记者。”
希金斯针锋相对地:“我是上帝的记者。”
洛维特:“联合国拒绝遣返战俘,从军事上来说,也是适当的,因为很多战俘是由‘联合国军’宣传人员劝导而背叛的,因此,如果再强迫他们遣返,我们便会失掉信用,也将损害联合国心理战争方面的努力。”
洛维特口中所说的所谓“联合国军”“宣传人员”,其实就是台湾蒋介石和南韩李承晚集团派去的特务,那么,他们是怎样“劝导”战俘的呢?
一批批美国宪兵手持刺刀对着战俘们的胸膛,美、李、蒋特务握着匕首、扛着大棒站在俘虏的身旁,逼着俘虏们逐个在已经写好的“拒绝遣返”的请愿书上按手印,谁敢不从轻则棍棒交加,毒打一顿,让你“再考虑一次”,或者当场打晕,拉着毫无知觉的战俘的手摁上手印;重者当场打死,杀一儆百……
洛维特一语道破了天机,读者只需将其话中的“劝导”二字改为“胁迫”,即可明了这些丑恶的自由女神像下所谓“人权卫士”的卑劣程度。直到今天,美国比较正派的历史学家们还是不愿提起朝鲜战争中美国是如何对待中朝战俘的……
机敏的希金斯立刻接口道:“谢谢你,部长先生,你在这里说了实话。这就是说,不愿回中国和北朝鲜的战俘,并非本意,而是我们策反的结果,请问,这符合日内瓦公约的准则吗?”
洛维特:“我不打算就这个话题谈下去了,我不是板门店的谈判代表。”
希金斯又问道:“十月十六日,克拉克将军曾致电五角大楼,又一次提出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请问五角大楼支持他吗?”
洛维特:“我们没有支持,杜鲁门总统也没有支持。”
贝却笛:“但是杜鲁门自己也说过他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洛维特:“他改变主意了。”
众人又是一片奚落的笑声……。
上甘岭,白的雪,红的血……
从此,上甘岭成为美国人不愿听到的名字,成为美国军方的另一个“伤心岭”。美方谈判代表在上甘岭战役失败之后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时,只字不提上甘岭这个名字,好像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个地方一样。如今,在美国国内有关朝鲜战争的书籍中,描述仁川登陆的章节连篇累牍,而描写上甘岭战役的文章却极为罕见。从五十年代初直到1977年,美国好莱坞的几个片厂先后推出了《钢盔》、《猪排山》、《永不撤退》等十三部反映朝鲜战争的影片,但没有一部是关于上甘岭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