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柳红给予邓超的那股冲击力,持久到永远。
愿,颇有灵气的焦守洪,有一天也会实实在在地拥有尝试在笔墨下的那份爱。
愿,每一位军人的血脉里都注射着爱的点滴,让这点点滴滴,积攒起抵挡边关雪、建设中华园的热量。
第 十 章:红旗漫卷石碑岭
红旗漫卷石碑岭
更新时间 2006-04-14 20:17:00字数 1256
2001年6月22日下午,我怀揣两面鲜红的连旗,站在石碑岭,站在新修的公路上,或,确切地说,站在距河谷200多米高的砂泥公路上。山,依然高耸,需将脑袋抬至与颈椎几乎成直角才见顶端;天,不说一线,也不过一巴掌。
两年前,机耕路只到达秧田坝,再向北行,只有一条羊肠小路沿着山头盘旋至石碑岭。
关于那条已被山民们淡漠了两年的天堑小路,有着幼儿园木马摇出来的传说:明末清初,石碑岭人不堪无路之苦,勒紧裤腰带捐款,将黄豆放在石崖上,用柴火烧爆的黄豆挤裂岩石,把裂了缝的岩石橇掉,从而爆出了一条人能行走的山路。
小路有了,可有一点不曾改变:
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坡陡涧深,河流交错。
所有的房子都在河谷两边的半山腰悬挂着,距离河谷起码有200来米高,坡度也很陡,且各自为阵,坐落得很分散,难怪当地百姓形容的:“出门三步无平地,不是上山就下河,隔河能叫喘,见面得半天,走路攀壁牵藤枝,不慎失足下深渊。”
不过,现在河东的山腰上修了公路,居住在这里的百姓抑或能很快结束“照明靠油,耕地靠牛,通信靠吼,交通靠走”的历史。
我不知道将连旗交给谁。
我们一行三人上到唯一的一户人家,据说是朱柄军家,喊了几声,没人,只有一只黑黑的大狗蹿到屋外的树林里,蹲卧着,冲着我们汪汪直叫。公路上搞管沟回填的老百姓冲着高高在上的我们叫着,别跑,那狗咬人呢。《中国石油报·经济周刊》主编周德军还是比我逃得快,吓得我忙躲到记者李凤山的背后,故而,一路上便有了“李记者钢铁城墙挡狂犬,老百姓舍生忘死救军人”的笑柄。因为要赶路,我把连旗交给了干活的老百姓,一位穿红背心长得很帅气的小伙子。他和五六个干活的当即展开了连旗,我认真审视着旗面上印着的金黄色大字:
腾格里狂飙团腾格里狂飙团
八连九连
前天夜里离开腾格里狂飙团,李学奎副主任很庄重地递给我两面仿做的连旗,给我讲述了一个凝重的故事:“石碑岭有个姓杜的老人,官兵们管叫杜老汉。一天大清早,战士们刚起床,杜老汉就差了两个人背着两根长长的毛竹进了三营部,说,你们的旗杆太短了,红旗飘得太低了,这竹子是我专门上山挑的,赶快换了,叫红旗飘得高一些,让村民们都能看到。”
受人之托,我应该找杜老汉的,但,很不幸的,他出了车祸进了黄土。
石碑岭人的前辈,用豆爆石崖开出了一条通向山外的小路,却不曾做过开一条大路的好梦。小张部长第一次落脚石碑岭,村支书杜仲新一听部队要来开路,站起身来,亮开嗓门,大声叫了一句:“走,我给你们带路!”部队刚驻扎下,山民们便有了精神寄托,希望解放军的红旗飘得高一些,因为,那片红色将牵引着他们走出封闭的大山。
这就是石碑岭人,善良,憨实,当生活给予他们一线光亮时,他们不甘于等闲视之,希望加上自己的拼搏,能从云层里捧出整个太阳。
鲜红的连旗曾在石碑岭飘卷了两年,风风雨雨的两年叫官兵们情牵意恋至今。如今,红红的连旗又要扬起在石碑岭的山峦之颠。一位驮着孩子的大妈对我说,这是八连九连修的路啊,我们都想他们啊,现在好了,看见了红旗就像看见了兵娃子。
独立树,炮火硝烟第一站
更新时间 2006-04-14 20:20:00字数 6295
从秧田爬过四个亮晃晃,就到了石碑岭村的一个社——大崖村,距秧田坝1100米,也是风水最好的地方。据说,很久以前,四川有两个做生意的走到这里,遇到劫路的,被活活打死抛尸山野,大崖村一户人家收尸后埋在了石崖底下,若干年后,这户人家的后代就发了。且不管阴气是否真的给阳人带来了高官厚禄,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儿的山水就是漂亮。大崖村旁有一棵独立山崖的大杏树,站在杏树下,向南,可以看到秧田坝;向北,可以看到中庄通向马鞍桥的大拐弯;低头俯瞰,山涧宽阔的河床旁有个二郎庙,据说,庙里有个二郎洞,其深不知几丈,无人敢涉足问津;二郎庙的北边河床里,有个月芽潭,大至半个篮球场,青山倒映绿水荡漾,不知多深也,天旱时,山民一供奉,潭水就会托上来一个金碗,老天就会降下甘霖。
独立树是战士们歇脚的地方,被誉为石碑岭战场第一站,原委所在,修这一段路最危险,最艰巨,到处是悬崖峭壁。
曾照强,当年的营长,他告诉我,安营扎寨第一天,就带着四位连队主官,沿着羊肠小路从秧田坝走到石碑岭,一是初步了解一下线路,二是感受一下石碑岭百姓期盼大路通天的切切之心。从秧田到大崖村,指挥部定下的线路沿沟底走,从施工角度看,自然省心得多,可石碑岭村所有的房子都在半山腰建着,若沿沟底走,一是从秧田坝就得下到沟底,这是一个大坡度,到了大崖村下面的河谷,又得逐渐盘上山去,这又是一个大坡度,而且,村民们还得爬一两百米山坡才能下到公路,不如照着秧田坝公路走向,缓缓上升至石碑岭,但,施工难度太大,秧田坝通向大崖村的半山腰上,不要说没有路,很多地段是直立的峭壁,指挥部也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才舍近求远、舍平求波浪形修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