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将门_青史尽成灰【完结】(1047)

  冯大状元的几句话,挑起了另一个战场,所有的官吏纷纷点头附和,大声说道:“没错,是你们无能,凭什么罢免我们?要罢免也应该先罢免你们!”

  “文彦博,王宁安,但凡有点脸面,你们就该自请罢官!恋栈不去,你们算什么士人?”

  ……

  不得不说,面对着几百人的同声斥责,真是需要勇气。

  假如在一天之前,文彦博或许都会辞官,做宰相做到了这份上,也真够丢人的。

  可是经过了一个晚上,文彦博想通了。

  他既然要站在百官的对立面,大家就是敌人!

  敌人骂得越狠,代表你做得越正确!

  如果敌人也赞美你,那才是真正该死呢!

  文彦博微微冷笑,“说你们不成器,还觉得冤屈?居然连朝廷税赋都弄不清楚,还有脸跳出来指责老夫,真是无耻之尤!”

  老文随后朗声道:“自从皇佑三年,到嘉佑三年,朝廷赋税,累年提高。去年一斤达到了一亿八千万贯!其中八千万贯是货币收入!”

  文彦博如数家珍,报出了一连串的数字……其实在王宁安的努力之下,尤其是成立了皇家银行,解决钱荒之后,大宋的税收就像是脱缰的野狗,发足狂奔,提升飞快。而且货币税收占比越来越高,如果算上青苗钱,大宋的税收已经超过了两个亿。

  比起历史上的巅峰,还要多……

  只是收入再多,也架不住流水一样花出去,每年光是给百官的俸禄就有2000万贯,禄米1500万石,各种绫罗布匹100万匹……要知道朝廷说了算的就是这些官员,财政越充裕,手上的钱越多,他们怎么会舍得亏待自己。

  每年两成多的岁入,都被他们消耗掉了。

  虽然军费开支比文官俸禄要多三倍,但是别忘了,军队可是50倍于官员,而且,上面的账,仅仅是户部开支……地方还有许多徭役杂税,是直接落到地方官吏手里,不计入户部支出。另外还有冰敬炭敬,这些灰色收入,也不计算的。

  根据文彦博的估计,每年至少有5000万贯的利益流入文官口袋,如果再算上免税,免田租,兼并的土地……士人的日子简直上天了!

  这些数字哪怕许多在朝的官吏也都不清楚,当文彦博一笔一笔算出来,不少人都羞愧地低下头,大宋朝没有亏待士人,相反,是对士人太好了!好到了过分!

  见身边一些伙伴又被问得没了声音。

  冯京不得不再度挺身而出。

  “治天下靠的是正道直行,靠的是仁慈爱民。凭本事挣来的功名,我们受之无愧!文相公,别忘了,你也是考科举走出来的,穿上了官服,便忘了圣人教诲,一心精于算计,掉到了钱眼里,莫非你也改投名师,拜在了王相公门下?”

  文彦博的老脸铁青,这个冯京真是该死!

  别以为你有富弼当岳父,又是三元及第,老夫就不敢动你,碾死你,就跟杀一个臭虫那么简单……文彦博黑着脸,怒斥道:“老夫不过是就事论事,难道当了状元,就不食人间烟火,不吃五谷杂粮了吗?”

  “你!”

  冯京的小白脸都黑了,还想要说话。

  这时候王宁安也开口了。

  “听起来冯大状元,很不屑本官?”

  “没错!”

  冯京厉声道:“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王相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处处醉心钱货,与民争利,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倘若行王道,施仁政,重士爱民,敬天修德,又岂会闹得天怒人怨,财赋枯竭,说到底,还是你们无能!”冯京恶狠狠说道。

  “哈哈哈……”

  王宁安忍不住大声狂笑。

  “说得是真好听……不过冯状元,还有其他的官员,你们都错了,错得很离谱!”

  王宁安不客气道:“圣人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大道未行呢?又该如何做?圣人说了吗?没有!书上的道理,看起来很正确,可实际上却未必行得通。圣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可以如此,可是对于朝廷来说,却是行不通,能因为人人都不想被收税,人人都不想让出自己的利益,就不收税吗?显然行不通!”

  王宁安向来主张务实,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但是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很多圣贤的道理,就和心灵鸡汤差不多,听听就好,真信了,只能说你的智商不够用!

  就好像有人说不要在乎生命的长短,要在乎生命的意义,那你给他一把刀,看他愿意自杀不?还有,你找不到钱包了,有人告诉你,别着急,钱包还在屋子里,早晚都能找到,可问题是马上就要吃饭了,找不到钱包,就要饿肚子,心灵鸡汤可不顶饿!

  治国也是这样,讲什么仁政啊,王道啊,君子啊,修德啊……说得貌似很有道理,可眼下就是钱不够用,急着等米下锅。

  士农工商,朝廷就像是一个大家长,要养活所有的孩子……圣贤的教化是让你努力赚钱,钱多了,自然能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这话是没错,道理也是对的,可问题是绝大多数的父母,兜里只有那么一点钱!

  要顾着父母老人,要顾着所有孩子,还要顾着自己,总不能让一个孩子吃得撑着了,另外几个饿红了眼吧!

  “大同世界什么样,我不清楚,诸位也只管想象……或许到了那时候,万民安居乐业,富足康宁,也不会有罢黜百官,改革吏治的问题,大家都能称心如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是纵观几千年来,这样的情况都未曾出现过。朝廷的使命就是在士农工商之间,调解利益,尽量平衡,让大家全都满意……官员太多,尸位素餐,浪费国帑民财,就应该被裁撤。百官之中,有人兢兢业业,有人忠于职守,这都是好的,可也有人自以为是,怠惰散漫,难以胜任职责,这些人就要从官场剔除,绝没有半点客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