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趁着这时候压制住王宁安,等到新君登基,王宁安以帝师的身份出现在朝堂,到了那时候,什么密谍司,狗屁!
搞不好王宁安一句话,他们就要乖乖解散!
不对,不对……还是说不通……
“贤侄,就算是密谍司想要和王宁安斗,那么政事堂也不该卷进来?”
“政事堂?”
这下子韩忠彦也吓了一跳,毕竟他离开京城很久了,不太清楚政事堂的情况。
按理说首相文彦博,还有王安石,王珪,刘沆……这几个人或者是跟王宁安关系不错,或者实力有限,他们怎么敢找死?
“谭宪给我看了一份政事堂的命令,准许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节制人马,调动兵力……说来惭愧,当时我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我,我就装昏迷,然后谭宪和高遵裕就去调兵了。已经走了快一天了。”
这回韩忠彦也懵了,他用力甩头,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政事堂也有人掺和进来了?
是文彦博?还是王安石?
要知道政事堂没有皇上的旨意,是不敢胡来的……这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啊?
韩忠彦彻底凌乱了。
“叔父,不管情况如何,擅自调兵,都是军中大忌。谭宪不过是一介宦官,我大宋可不是大唐。王相公随便一道命令,就能斩了谭宪……小侄以为,叔父绝不能和谭宪搅在一起,应该立刻去通知王相公。”
陈升之瞳孔猛地紧缩,“贤侄,你和王宁安可是有仇啊?”
言下之意,怎么听你的话,都是替王宁安说话啊?
“叔父,小侄亲眼目睹王德用老将军战死,那么多忠义的勇士,慷慨赴难……我和王宁安当然有仇,可是在我们之上,还有大宋,还有天下!征讨西夏,何等大事,容不得胡来!”韩忠彦说的斩钉截铁,半晌,陈升之才点了点头。
……
正当王宁安向韩忠彦询问消息的时候,突然从龙州和银州,先后来了飞鸽传书。
上面报告说,龙州的三万种家军,还有银州的神卫和龙卫,另外还有一些原来的边军,一共近7万人,已经离开了驻地……人马真被调动了!
第685章 国事为重
当听到人马被调动的消息,王宁安终于不再镇定了,他的脸色异常难看。
几十万人马,令行禁止,岂是随便能调动的!
别说是钦差了,哪怕是赵祯的圣旨,如果没有政事堂,枢密院,还有他这个统帅核准,都没法动一兵一卒!
是谁给他们的胆子?竟敢随意调兵?
更让王宁安惊骇的是种诂居然也被调走了,开什么玩笑,这些年王家实力跃升,是将门当之无愧的第一,至于第二吗?种家绝对是跑不了的,他们的人马远比折家多许多,实力雄厚。
岂是一个阉竖能摆布的?
难道是赵祯给了密旨?
不对,绝不会这样,皇帝还是守规矩的,随便下乱命,是会葬送整个战局的,赵大叔没有糊涂到这种程度。
见王宁安陷入沉思,韩忠彦迟疑一下,而后道:“王相公,陈大人说了,谭宪和高遵裕给他看了一道政事堂手谕,准许他们调兵。”
王宁安一听,就连连摇头,“荒唐,政事堂有命令,也只会下给陈升之,给谭宪算什么?是政事堂把手伸到了内廷?还是我大宋的宰相能命令宦官?完全是乱来!”
王宁安立刻下令,必须弄清楚,谭宪他们是以什么理由调兵?现在这7万人马到底去哪了?
大约过了半天时间,终于有了消息。
信件是谭宪和高遵裕共同写的,他们在信中说,接到了西夏方面,有部族投靠的消息,为了保证归降部民的安全,他们身为钦差,只能先斩后奏,调动人马接应,并且运送粮草支援,仓促之处,请王相公见谅云云……
“会这么简单?”
王宁安看了看,一甩手,扔给了韩忠彦。
“你也看看。”
韩忠彦接过来,才看了几眼,便说道:“不对。这上面说的不对!根据谭宪讲,是说他们得到了消息,西夏方面,有一个大将,叫禹藏花麻,他要投靠大宋,反戈一击,谭宪说什么里应外合,一举拿下灵州,要抢盖世之功!根本不是什么迎接部落归来,这,这是胡说八道!”
王宁安眼珠转了转,忍不住微微点头。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种诂不是荒唐人,没有正式的调令,人马一个也动弹不了,他不会破坏规矩。
但是总有些意外。
比如西夏的部民来投降,如果请示王宁安,往来花费时间,很可能部民就被西夏的人马追杀殆尽。
所以各地的将领,都有临机决断之权,可以调动万人以下,前往支援。
但是必须同时向上呈奏,否则将视为私自调兵,那可是大罪过!
谭宪当过监军,很明白军中的规矩。
他如果直接嚷嚷着去打灵州,根本没人听他的。
但假如是迎接部民归降,并不属于正式战斗任务,他又是钦差大人,可以先斩后奏,哪怕王宁安也不能说什么。
调动大军,还是有可能的。
只是一旦把人马拉出去,到了几百里之外,该怎么决断,他的权力可就大了……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这是先把人马骗出去,然后再打灵州的主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