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赵世迈的疯狂,佛印突然满心的失落,感觉自己这双眼睛,看错了人!
佛印在年轻的时候,曾经读过祖师陈抟留下的笔迹。
陈抟老祖当年和赵匡胤下棋,赢了华山,赵大得了天下。
后来陈抟入京,又见过太宗赵光义。
那时候陈抟已经110多岁,他辞别赵光义之后,又推演易理,结果发现日后皇位还要回到太祖一系手里,但是究竟是什么时候,却不知道。
陈抟把这件事情写进了笔迹当中,他这一脉,除了嫡传弟子之外,别人谁也不知道。
佛印算起来是陈抟的徒孙,他曾经见过祖师爷的笔迹,故此牢牢记住,深信不疑。他入京之后,发现太祖一系的子孙之中,唯有楚国公赵从古名望最高,能力最强,又屈身下士,待人谦恭和善。
佛印便想办法结交赵从古。
说起来,佛印也不是没有帮过赵从古。
必然在小太子降生之前,佛印就鼓动过赵宗景夺皇位,他可不是盼着赵宗景登基,而是想让赵宗景把水搅浑了,给赵从古制造机会。
但是王宁安后来严厉警告了赵宗景,加上小太子降生,并且顺利长大,这些年赵宗景和佛印之间,往来也少了。
佛印专心在庙里参禅,也不轻易露头。
本以为事情就过去了。
谁能想到,随着宗室条例落实,太祖一系纷纷被剥夺继承皇位的权力,就算是野兽,也要垂死挣扎,更何况是赵大的子孙!
他们不甘心啊!
只是这一番算计,能成功吗?
千里之外,西北的情况,是京城这些人能预料的?
看起来奇谋妙计,实则都系于灵州一战!
佛印和大苏有些私交,也清楚王宁安不是简单的人物,想在他的眼皮子下面搞鬼,难度太大了……而且王宁安和赵祯之间,君臣感情不浅,能因为一件事情,就被离间吗?佛印越来越觉得不靠谱。
……
“皇儿,你怎么看西夏的事情?”又过了近一个月,赵祯再度发问。
赵曙低着头,沉声道:“父皇,儿臣依旧觉得先生是对的,正所谓贪多嚼不烂。西夏纵横三千里国土,几乎相当于大宋四五个路的面积,一百多万人口,岂是一口能吞得下的?”经过了这一个月的思考,小太子越发坚定了看法。
“父皇,恕儿臣斗胆,您错了,您不该派钦差过去,更不该怀疑当初的方略,那个方略不只是师父制定的,您,还有政事堂,枢密院,兵部,全都同意了,军国大事,随意更改,是……是不对的!”
小家伙说完之后,双膝一软,跪在了赵祯的面前,只是他的腰板挺得笔直,身为儿臣,冒犯了父皇,是不孝,可我却不会改变观点!
看着倔强的儿子,赵祯微微一笑,“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皇儿,你做得很好!”
赵祯撑着扶手,站了起来,把小太子搀扶起来,让他坐在了自己的身边。
“皇儿,父皇派了钦差,还降了密旨,我没有完全信任你的师父……”赵祯深深叹口气,“父皇召见了陈顺之,又陆续收到了不少消息,父皇觉得你师父是对的……皇儿,你可愿意替父皇去认个错?”
赵曙连忙点头,“儿臣愿意,儿臣这就去横山见师父!”
第688章 父债子偿
赵曙准备动身,就在这时候,密谍司送来了消息。
赵祯立刻观看,只是看完之后,丝毫没有高兴,反而是怒发冲冠,到了抓狂的地步!上面写着得知禹藏花麻要率众投降,将灵州交给朝廷,钦差谭宪和高遵裕担心贻误军机,故此先率领人马去接应,请求陛下降旨,派遣更多人马和民夫越过瀚海,支援作战云云……
这世上就没有傻瓜。
谭宪和高遵裕也算计得很清楚,他们没本事扳倒王宁安,也不敢撕破脸皮,闹得西北大乱,无法收拾……面对陈升之和种诂,他们可以胡说八道,可是面对赵祯,他们最大的目标就是把战功抢到手里。
俗话说一俊遮百丑。
只要拿下灵州,就代表着宋夏之战,大宋赢得了关键的胜利。
历来胜利者都是不受追究的。
就算王宁安嫉恨他们随便出兵,也奈何不了两位功勋卓著的大臣。
到了那时候,他们就可以凭着战功,和王宁安平起平坐,甚至架空王宁安的权力,能做到这一步,他们就可以偷着笑了。
或许赵大叔都要把他们当成英雄了,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的算盘打错了,赵祯才没那么好糊弄。
调兵!
好大的狗胆!
谁给你们的权力?
竟敢背着朕,背着前方的主帅,随便调兵,你们有几个脑袋,就算打赢了都是罪!
赵大叔的后背瞬间就湿透了。
他终于发觉了自己的错误,当初就是太心急了,结果没有和王宁安沟通后,就派了几个钦差下去。
没错,的确给了他们临机专断的权力,甚至可以节制人马!
但是,节制人马和调兵打仗,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哪怕是赵大叔,他也没想越过王宁安,直接对西夏动兵啊!
要扩大战果,那也是王宁安和狄青继续领兵。
除了他们,大宋还有谁能对付西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