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脸很黑,他不喜欢王宁安这种说话方式。
家国天下,江山社稷,圣人道统……竟然都被他说成了利益二字!实在是倒胃口!
但是富弼又不得不承认,抛开一切华丽的装饰,王宁安说的就是事实!
为什么保守派反对对外作战?
道理非常简单!
要对外作战,就要增加军费。军费从哪里来?简言之,变法,无论是青苗法,还是方田均税法,都是从文官士绅手里抢钱割肉。
然后拿着他们的钱粮,去开拓土地,结果新占的土地又落到了有功将士,还有新兴的工商集团手里。
他们这些士绅地主,出了钱,什么好处都没捞到!
这也就罢了!
凡是此消彼长,随着工商集团势力越来越膨胀,他们资助学校,创办学堂,培养读书人,宣扬理念,抢夺科举名额。
这几次朝廷科举,以六艺为代表的工商集团,他们的名额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强。早晚会取代士绅集团的!
不是身在其中,是感觉不到的。
一张口说什么大局啊,天下啊,苍生啊,民族啊……这些东西都很容易说,但是真正涉及到了自身利益,让人付出代价,能不能做到?
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可以,但是有权有势的人呢?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啊,能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更大的利益?这就有难度了。
拿富弼这些保守派,还有背后的士绅集团来说,他们反而认为坚持孔孟之道,坚持士农工商这套体系,是最大的利益所在!
没有千年朝廷,有千年世家,没有千年世家,有千年道统!
天大地大皇帝大,全都不如道统大!
“富相公,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要争论什么对错,我也不会把你看成一个坏人。但是大宋要想中兴,百姓要想过好日子,必须变法。而你们,就是变法的拦路虎,有没有这次的事情,都是一样,耆英社必须被摧毁,作为旧党的旗帜,您老也必须死!哪怕留下千秋骂名,我也在所不惜。”
王宁安冷酷一笑,“您选择在这里死,你的家人能保全,你选择去西域死,你的家人一个也别想跑!”
王宁安冲着富弼拱了拱手。
“言尽于此,富相公,请自便。”
说完,王宁安转身离去,在背后传来了富弼疯狂的骂声。
“王宁安,你装什么蒜!说什么为了大宋,为了朝廷!你们把大宋的祖宗之法都改变了,你们心里几时有大宋?你也配跟老夫侈谈苍生?灵州一战,死了十万人不假,可是你们呢?打横山死了多少人?修直道死了多少人?你们继续打仗,还要死多少人?你们扪心自问,罪孽远胜老夫万倍!你们才是真正该死的人!!!”
王宁安一口气走出了天牢,在牢门口,他闭上了眼睛,微微停顿。
不管富弼,还是之前的韩琦,他们在历史上的评价还都算不错,也是大宋的名臣。只是正如王宁安所说,因为利益不同,富弼在历史上,也是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他站在了保守派一边,成了变法的阻力,他就该死!
是好人还是坏人,那是后世的评价。
对于王宁安来说,区分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支持变法?
听起来像不像历史上的王安石,只要支持变法,拗相公就重用,反对就征诛!
当然后人可以有不同的评价,认为拗相公胡来,可试问他胡来尚且推动不了变法,如果讲道理,更加不行!
不管怎么说,富弼死了,作为旧派的旗帜,他倒下了……王宁安沉思了片刻,闷声道:“去政事堂,该找姓文的算账了!”
第716章 别放了文彦博
文相公很忙,也很充实。
王宁安封了王,看似高升一步,到了人臣的极点,实则水满则溢,接下来赵祯就算不猜忌他也不行了。
而且王宁安还要去封地,坐镇边疆。
京城的大小事,也就没法干预了。
偏偏之前赵祯又把政事堂的大权交给了首相。
加上耆英社完蛋了,那么多士绅官吏归附。
文彦博真想由衷喊上一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宦海浮沉几十年,不就是等得这一天吗?老文强按下要飞起来的心,眼下还有几件要务,第一是给这件案子收场,第二是把王宁安送走。
只要完成了这两件事,他就可以安享成果了。
富弼,宋庠,吴育这几个老不死的一定要快点送走,他们走了,王宁安才会去西北,往后啊,他们就在凉州吃沙子吧!
越想老文越是开心,情不自禁哼起了家乡的小曲儿。正在这时候,突然有人来送信,说是王宁安去了天牢,见富弼去了。
文彦博一下子惊呆了!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王宁安忍不住喜悦,想要跑富弼面前炫耀?
到底是年轻人,沉不住气,给了一个王爵,就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你个傻小子啊,历朝历代,异姓封王,能有什么好下场!
别看你王宁安厉害,那是因为陛下站在你这一边。
只要能离间君臣之情,没了陛下支持,你也蹦跶不了多久。
其实富弼,陈琳他们弄出来的这一招很不错。
只是运气不好,加上求胜心切,不惜葬送西北的大军,惊到了赵祯。不但没有离间成功,反而让皇帝感到了压力,更加倚重王宁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