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诲拼命告诫自己,可不管怎样,满脑子的黄金就是甩不掉……这一夜,无数人失眠了,全都思索着那些黄金。
王宁安在益州会馆,增加了十倍的兵力,前后抓了七伙小偷。
整个大宋,真的被引爆了!
王宁安曾经有过思索,比如当年恢复燕云的时候,民间热情极高,可是到了经略西北,尤其是夺回了横山之后,大宋却反应平平,很快就过去了。
是因为打得胜仗多了,就麻木了?
后来王宁安才想清楚,在大宋上下的心里,他们脚下的土地就是天下最好的,外面都是蛮荒不毛……燕云是因为百年耻辱,才会变得格外敏感,至于西北,除了少数人能看出价值,大多数人是无感的。
哪怕那么多的土地,也仅仅吸引了一些胆子大的人,可是黄金不一样,没有任何人不喜欢黄金,没有任何人能经受得住黄金的吸引。
口不言利的士大夫们,没法做到心平气和,他们犹豫着,要不要去求见西凉王,还有一些更神通广大的,直接成了王宁安的座上宾。
书房里挤满了前来打听口风的人。
“我只能告诉大家两点,黄金绝不是假的,而且数量超出你们的想象;其次,凉州和甘州还在西夏手里,商路不通,还有些麻烦……”
第744章 大宋的西进运动
黄金制品展览还在益州会馆进行着,客人已经从最初的西京商人士绅,扩展到了更远的地方,许多东南的商人,涌进了益州会馆。
他们贪婪地盯着一件件略带粗糙的金器。
样式古拙,材料杂质很高,可不管怎么样都是黄金,而且从上面的纹饰和铭文看得出来,是地地道道,几百年前的老东西,不是伪造的赝品。
热衷金石考据的大家纷纷涌过来,他们获准接触金器,其中许多人连篇累牍,写下自己的观察成果。
有报纸不遗余力,把黄金的消息传递出去。
西京洛阳,开封府,京兆府,河北,江南,巴蜀……简直就像是一场瘟疫,几乎每个人都难以幸免。
就连各大世家也不甘落后,他们翻出以前的文献,尤其是汉唐有关西域的记载。
在众多的文字当中,的确是发现了金矿的记录,每年都有无数的商人,从西域带来几万两重的黄金。
另外还有许多流民,跑到了西域挖金矿,一跃成为富翁。
只是后来丝绸之路断绝,去西域淘金的人失去了踪迹。
大家满怀感叹,憧憬着金山银山的壮观,一个个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传说中的阿尔泰山,去看看遍布山谷的金矿,究竟是何等壮观!
……
阿尔泰山产金矿当然是真的,而且数量大,又是露天的,开采容易。只是由于位置偏远,一直以来被蛮族盘踞,知道的人不多。在原本的历史上,这里的黄金多数便宜了俄国人,他们抢占之后,就在墓葬之中,发现数千件金器,曾经轰动一时。
直到上个世纪,周围的牧民一旦没有钱花,就会进入山谷,回来的时候,口袋里装得鼓鼓的,全都是黄金。
甚至有人被绊倒,结果爬起来一看,竟然是块狗头金!
中原一直缺少贵金属,宋代尤其严重,一面是高度发达的经济,货币需求量骇人,一面是领土空前狭小,西域和辽东的金矿没法输入,海外的金银有没有开发出来。
弄得大宋上下,包括皇室在内,都严重缺乏金银。
王宁安记得,刚入朝的几年,每逢年节,皇帝赏赐,丝绸布匹能堆成山,可黄金往往只有拇指大小的一个金元宝。
最初王宁安还觉得赵大叔小气,后来才知道,许多朝中大员只能得到同样大小的银元宝……不是皇帝不想大方,而是实在没有!
直到开拓了倭国市场,大理和交趾也有黄金输入,情况还好一些,但杯水车薪,远远跟不上需求。
在黑市上,一两白银,能换两到三贯,至于黄金,更是能换50贯铜钱,还有价无市。
此时传来西域黄金的消息,不亚于旱了一百年的土地,突然天降甘霖,所有人一下子都疯了。
立刻就有农民抵押土地,有工人放弃工作,甚至连庙里的和尚老道都扛起来锄头,准备前往西域淘金。
一股狂热,弥漫在大宋的上空,并且快速传染着……
“这样不行!”
一直养病的包大人,携手政事堂的诸公,找到了王宁安,老大人脸色凝重,非常生气。他是王宁安的老父母官,也不用客气。
“二郎,现在老百姓都不想着耕地,工人不愿意干活,人心浮动,都盼着一夜暴富,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王宁安亲手给包拯倒了一杯花茶,老相公素来简朴,他最喜欢茉莉双熏,勉强喝了一口,就放在一边,等着王宁安的解释。
“呵呵,包相公,我倒是觉得,这不是坏事情,至少对王相公的变法来说,就不算坏事情!”
王安石老脸微红,连连咳嗽。
“包相,推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初衷都是缓解百姓负担,抑制兼并……如今百姓,甚至一些士绅,都想去西域淘金,争相典当土地,如此一来,地价就下来了,土地兼并也就缓和了。更多的士绅也就不会藏匿土地,重新清丈田亩容易多了。而且其余的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推行起来,也就更加轻松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